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为什么白茶不是白色而是绿色?
2014年05月21日

为什么白茶不是白色而是绿色?

 一款茶的科学界定,并非是看颜色。
大部分的白茶,基调以绿为主。
在六大茶类的区分里,并非简单以外观颜色评定。
绿茶、黄茶、白茶、红茶、青茶、黑茶。
它们之间的严谨区分方式,并非简单的看外在颜色,而是根据制茶工艺的不同来区分。
所谓的白茶,指的是用专门的树种原料(大白茶、水仙茶等),再加上特定的制茶工艺(萎凋、干燥等),制作而成的茶叶成品。
由于白茶的加工过程,方式比较简朴。不揉捻,不杀青。于是,白茶内部的大量天然风味物质,得到了保留。
比如,由于没有经过揉捻,白茶的芽叶条形保持了自然状态。这样来,茶叶内部的叶绿素等物质,数量保留更丰富。故而在成品白茶里,叶片的颜色基调以绿为主。
再加上,在简朴的制茶方式下,白茶细嫩芽叶上分布的茶毫,得到了较完整的保留。正常的加工工艺情况下,白茶上的茶毫,甚少发生脱离和受损,干度合格的白茶,含水量处于极低的状态。   
这时候,用干燥的指腹轻轻抚摸,能够感受到白毫分外干燥、蓬松的质感。
白毫银针,属于春白茶里的佼佼者
因为养分价值高,滋味独特,备受茶友瞩目,从颜色上分辨,标准的高山白毫银针,芽头的底色依旧是绿的。而外层的白毫,密不透风那般,在芽头表面上均匀覆盖。故而,新茶期的白毫银针,芽底绿,而外层是毫白。
难怪在白茶的古籍里,白毫银针还有个贴切的古名,称其为“绿雪芽”。 
绿,指的是芽头的底色,雪,针对芽头外层如霜似雪的茸茸茶毫,芽,显而易见是在昭示着白毫银针的身体构造,属于一颗饱满粗壮的芽头。
当一款白毫银针,经过了时间的历练,陈化时间不低于三年,顺利的存成老白茶后。它的颜色要变老一些,变旧一些,它的基础底色,没有改变,绿的,依旧是绿,不过随着陈化的演进,陈了一两年后的白毫银针。 
在微弱氧气的作用下,银针的芽头底色逐渐抛弃了新茶期的嫩绿。而变成了大面积的竹青色,像成年竹子那般的绿色。
而储存时间在三年以上的老银针,它的颜色缓缓的变深,变成了灰绿或者墨绿的状态。
而芽头外层的白毫,逐渐从银白渐变成了灰白色,色泽越发的老成,可以说,存成了老茶后的白毫银针,拥有遗世独立的风骨。 
但是,从它的颜色陈化历程来看,绿色作为其生命的底色,并未消退,哪怕是在一款陈了四年,陈了五年的老银针身上,依稀能看到它当初的鲜活风采!
白牡丹,是白茶里最有美感的茶。
芽头粗壮的白毫银针,模样略微富态,少了份俏丽,而叶片舒展,茶梗明显的寿眉,外在又不够精细,唯有白牡丹,芽头饱满,叶片细窄,一、二片细嫩如黛眉的叶片,衬托着饱满的芽头,仪态优雅极了。
从外在的颜色看,白牡丹的色彩对比分明。芽头上,由于白毫数量多,故而以白为主。叶片里面,原料细嫩的白牡丹,饱含着春天的绿意,以嫩绿为主,一白一绿,对比分明。 
如果用具体的形象来比喻,那么一捧新茶期的白牡丹,活脱脱似一道小葱拌豆腐。
对白牡丹而言,绿色,同样是重要的底色。不论是新茶期,还是存成了老白茶后,甚至于经过了压饼后。白牡丹叶片上的绿意,有或深或浅的变化,但基础的色调不会改变!  
绿,才是白牡丹不变的底色。
春寿眉,产自春茶季的中后段。
等到白毫银针,白牡丹的采摘结束后,方才登场。从白茶领域的话题关注度上,春寿眉的知名度不如白毫银针、白牡丹高。
从外观的颜色上看,产自春深似海时期的春寿眉,叶片葱绿,春意明显。春寿眉的构造上,芽头细长,略瘦。不显眼的芽头,掩映在三、四张叶片内,满目皆是绿意。由于白毫的分布数量,以及芽头的粗壮度,不如银针和牡丹。
故而,春寿眉的整体色系上,专属于芽头的那一抹靓丽毫白,占比不多。大致往上去,叶片上多层次的绿,葱绿、菠菜绿、柳绿、砂绿、深绿,占据了主体。所有的春白茶里,春寿眉是将色系“以绿为主”贯彻得最为彻底的一类茶,光是看着,就充满了娇妍明媚的生机!
正常品质的,产区正常,工艺标准,仓储到位的春寿眉,叶片不会出现任何的暗褐、发红的现象,一款优质的高山日光萎凋春寿眉,颜色上绿意葱然。
秋寿眉,是秋白茶的主产。
长期以来,关于秋寿眉的外观,争议不断。其中,最最常见的,不外乎:“茶梗这么粗,叶片这么大,这像树叶片一样的茶,能好喝吗?”其实,放下外貌歧视,客观的来看,秋寿眉的风采,同样有它的独到之处。
由于生长期漫长,秋寿眉内部积累的果胶物、可溶性糖等养分,含量更丰富。故而,从风味上,相对春白茶的清新清爽,秋寿眉的滋味要更偏熟美。茶香更沉稳,滋味更饱满。从外在色彩上,提到秋白茶,不得不提的是它的颜色标配——迷彩色。
不过,对于一片茶而言,它的生命底色依旧是绿的。只不过,走过不同时节后,让其变化出了不一样的色系。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140523194RC16.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