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很小,就是每天面前那杯解渴的饮品;茶,又很大,大到足以让人因此思考历史传承、家国深情。
做好中国普洱茶,对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陕西省政协委员、仙仙普洱茶大观园董事长陈文吨来说,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使命。
为使命潜心事茶
仙仙普洱茶的诞生,有些传奇。闽南出生的陈文吨,上世纪90年代,就随父亲在台湾经营茶。勤奋而又谦和的父子俩,遇到普洱茶在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蓬勃发展的年代。凭借敏锐的判断力,以及如普洱茶一样深厚而又稳健的精气神儿,陈家的茶事业一路向好。以“仙仙”命名的普洱茶公司在宝岛落地生根,在发展壮大之际,仙仙普洱茶的发展重心,也从宝岛移回大陆,并很快以珠三角为中心,向全国各地铺展开来。
做着茶,想着茶的背后更深层的内涵。30年来,从台湾到澳门、内地,陈文吨的内心深处,越来越执着于一个思想:做茶,是事业,更是使命。
每次说起这个话题,陈文吨都深深感慨。他说,自己首先就是普洱茶的受益者,在做茶的过程中,更熟知茶在漫长的历史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发展,甚至为人类的健康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么好的大自然馈赠,又凝聚了老祖宗的智慧,作为经营茶叶的商人,没有理由不投入最大的力量和感情去做好这件事儿。这既承载了父辈的基业,更是事茶应该肩负的使命。
正是这样的初心,让陈文吨在经营事业的同时,不遗余力地为普洱茶发展做着大手笔的公益活动,不遗余力地向更多人传播着普洱茶悠久的历史。
2017年1月,他便编著了《普洱春秋》一书,将个人多年从事普洱茶的经验,以及累积的普洱老茶以图文的形式,结合普洱茶的历史与文化汇集出版,以飨读者。2019年11月,他更是联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陕西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澳门基金会等,在中国政协文史馆推出“普洱春秋———普洱老茶系列暨茶诗书法展”,展出他多年收藏的普洱老茶系列的茶品,以及由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和第十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卢中南书写的40首茶诗词书法作品。其中16首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原主任编辑、中华诗词学会教培中心导师潘衍习特意编撰的普洱茶诗。那次展览,引起业界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盛易祥。
从一本书,到一场展览,两论《普洱春秋》,一脉相承的,除了悠悠普洱茶香,更是陈文吨心系家国的使命感。
“如果说《普洱春秋》一书以理论为主,展览则是通过诸多普洱老茶的实物,以及茶诗、书法、茶器的结合,向观众传播关于普洱茶的健康理念。”这些事情都是公益的,耗资耗力,但陈文吨在所不惜。“因为做茶不能以赚钱为主要目的,我们时刻要记着事茶应负的使命。”他说。
为健康谋求发展
或公开场合,或私下讨论,陈文吨总喜欢强调关于普洱茶的健康理念。他说,无论是品饮,还是市场经营,普洱茶传播的应该都是健康。
就品饮来说,早在2005年,他便提出“喝老茶,藏新茶”的观点。因为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色、香、味发生根本变化才适宜品饮,以达养生健体的功效。既然茶是用来喝的,藏茶的目的,最终也落脚到实用上。陈文吨说,科学证明,喝茶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多有专家表示,喝茶有助于防疫、保健。而他自己更有深刻的实践体会,长期品饮一定年份的普洱茶有利于身体健康。喝老茶,更是上好的选择。因此,他抓住普洱茶的核心,以时间为沉淀,以储藏为重心,实现普洱茶品饮价值的有效性。
就产业来说,更需要健康的理念。多年经营与潜心研究普洱茶,陈文吨发现,近年来,普洱茶的生产过于宽泛和过度,宣传也过于激进与浮夸。资源的循环利用理念和做法都有所欠缺,这直接导致市场宣传与销售的不健康,消费者观念和消费的不理性。“普洱茶不是金融产品,更不应该用来炒作,这样的观点会扭曲普洱茶的生产和消费轨迹,并导致整个产业扭曲发展。”他认为,坚持“做好普洱茶”,把产品质量提升到最关键的位置,同时注意源头的保护,才是可持续发展观,对自然爱护,对产业爱护,保证茶品质及价值的合理性等尤其重要。
“本来茶产业就是农业的一部分,根植于土地,出自茶农之手。可惜的是,并非每一位事茶者都能够从根本出发,理解农业所应该需要的可持续、可循环理念,脚踏实地去做茶、卖茶。”陈文吨说,除了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必须尽其所能普及和宣传普洱茶的健康发展理念和健康品饮观念。“不以赚钱为主要目的,就是希望产业健康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受益于普洱茶。”
为传承创新理念
从父亲手中接过来的茶杯,如何传承下去,陈文吨开始并没有很刻意地去
规划。唯一的女儿陈嘉宜,读大学时根据自己喜好远赴英伦留学,选择了营养学作为研究方向。毕业回到澳门后,也一心希望在普洱茶营养的研究上有所作为。虽然从小在家族普洱茶的香气中浸染,但她坦言,“普洱茶于我而言,和绿茶、红茶并无不同。”
“新一代青年对普洱茶的认知是缺乏的。受外来文化和新生活理念的影响,更多的人追求快捷、简约的节奏。这让普洱茶这样好的饮品、传统的文化远离我们。”陈嘉宜说,从父亲经营的传统普洱茶交易中也能够看到,普洱茶吸引的常常是懂茶的熟客,业余茶客会因价格认知、专业认知的欠缺而望而却步。这是健康生活的“一种可惜”。“要想年轻人来接受并自觉地喜欢、传承它,需要改变营销理念和产品模式。”
结合营养师的专业、年轻人的视角,以及长辈的指点、父辈的资源,陈嘉宜大胆尝试设计推出新的产品“茶朝”。她希望普洱茶也以年轻人的认知出发,简单明了地与世界接轨。“这就是一款袋泡茶,既采纳了酒店中常见的袋泡红茶、绿茶的便捷模式,又保留了普洱茶的深厚内涵———生的、熟地,抑或是什么年代的,都在包装袋上写得一目了然。好喝、健康就好,营养、方便就棒,不必突出其复杂的过程。这应该就是传承中的创新吧。”陈嘉宜说,澳门是休闲之都,未来,当“茶朝”走进澳门的酒店、超市后,一个全新的普洱茶概念会在澳门青年中得以推广和普及,并逐渐走向国际化。“传承普洱茶文化和产业,首先应该推动饮茶群体的年轻化。当普洱茶和咖啡、可乐一样被他们接受,何谈传承的困难?另外,快节奏工作生活的年轻人,有很多处于亚健康状态,普洱茶对于他们身心健康来说,是大有好处的。我们可以推动喝茶就是为了健康的理念,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说品茶论道的境界。”
2014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