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一款好的普洱茶应具备四个方面-张理珉(2)
2014年05月21日

一款好的普洱茶应具备四个方面-张理珉(2)


孟昭濡:大家一致关心普洱茶的储存年限到底有多长?
张理珉:普洱茶的储存年限,主要与存放方法和条件有极大的关系,不好一概而论。只有把握好普洱茶的“最佳品饮期”,把它喝了,消费掉,才真正体现了它的品饮价值。过了“最佳品饮期”的产品,更多的是去品味它的历史和文化。
孟昭濡:一款好的普洱茶应该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张理珉:一款好的普洱茶,我个人认为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安全卫生,有益健康,品质优良,性价比高。
孟昭濡: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普洱茶国家标准。
张理珉:GB/T 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是一个具有地理标志保护的推荐标准。标准中主要的几个重要特点:
(1)规定了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范围。
(2)在术语和定义部分,对普洱茶、云南大叶种茶、后发酵有了明确的定义,确定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3)在生产要求方面,在茶园的环境条件、品种、茶树种植及管理、鲜叶、加工工艺流程、质量要求(品质 理化指标 安全性指标)等均有规范和明确的要求。
(4)对普洱茶产品的贮存条件得要求:“产品应贮存在清洁、通风、避光、干燥、无异味的库房内,仓库周围应无异味气体污染”。
(5)产品的保质期的规定:“在符合本标准的贮存条件下,普洱茶适宜长期保存”。
由于国家对茶多酚分析检测方法的修改,对普洱茶标准中茶多酚指标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近几年来,给云南省的普洱茶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2018年7月,对普洱茶国标中茶多酚含量的标准值要求进行了修订,待修改单批准实施。
实际上GB/T 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是比较科学、完善和严谨的。只是很多普洱茶生产企业不认真的研读、理解和执行标准,站在自己的利益上,钻标准的空子、打擦边球,玩概念等。
希望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管理,对市场上的普洱茶制假、标志乱、过度炒作等现象,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普洱茶的品牌形象。
孟昭濡:普洱茶是否越陈越香?
张理珉: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有条件的,要求本身品质好、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才会越陈越香。
孟昭濡:您介绍一下普洱茶后期转化的原理。
张理珉:普洱茶后期转化的原理一是普洱茶(生茶):在清洁、通风、避光、干燥、无异味的条件下。(个人认为主要是以氧化作用、植物酶的酶解和转化作用为主。)二是普洱茶(熟茶):是以微生物活动为中心,通过微生物的胞外酶、微生物热以及微生物自身的物质代谢等的组合作用,使茶叶内含物质发生极为复杂的变化,从而塑造了普洱茶特有的品质风味。
孟昭濡:普洱茶在后期转化过程中,微生物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张理珉:普洱茶(熟茶)是由渥堆发酵而成的。由于其特定的“渥堆”过程、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的酶促作用、微生物呼吸代谢产生的热量和茶叶水分的湿热协同下,发生茶多酚的氧化、缩合,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降解, 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以及各产物之间的聚合、缩合等一系列反应,形成普洱茶(熟茶)具有的茶汤红浓明亮, 陈香显著, 滋味浓醇回甘, 叶底褐色柔软的特点。
微生物作用于普洱茶后发酵的全过程,主要的微生物种类有:黑曲霉、酵母、青霉、根霉、灰绿曲霉、灰绿曲霉群、细菌、土曲霉、白曲霉、蜡中枝抱霉、曲霉、毛霉、杂色曲霉、聚多曲霉、链霉菌属的灰色和粉红色球菌。
微生物对快速后发酵(潮水 渥堆)环境的影响
在此过程中微生物的类群、水份含量和湿度大小、温度的高低、氧气的多少等多个因素都会对整个后发酵的好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普洱茶后发酵是多种混合微生物的固态发酵过程。微生物在后发酵过程中所引起的各种化学作用(茶多酚的氧化、缩合,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降解,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以及各产物之间的聚合、缩合等一系列反应),对茶叶质量影响很大,有利有弊。
孟昭濡:听说您近年来一直在研究金花(冠突散囊菌)在普洱茶里面起到的作用,请您给茶友介绍一下。
张理珉:冠突散囊菌因生长繁殖时会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俗称“金花”。在高倍放大镜下,“金花”呈金黄色,形状如球形蘑菇。是对人有益的酵素类菌。冠突散囊菌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蛋白质、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使茶叶的口感等特性提高和优化。
原来“金花”是在茯茶中特有的,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发花”工艺培植“冠突散囊菌”群落。实际上在普洱茶中也经常出现“金花”现象,特别是在压得较紧的普洱茶砖、饼内均会产生。
10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省质量检测院的张学忠副院长介绍一位茶企的老总,说是在公司的一款500克普洱茶(熟茶)方砖中有很多金黄色的颗粒,让我在研究一下是什么微生物产生的?通过对茶叶中“金黄色的颗粒”的分离、培养、鉴定,确定为冠突散囊菌的有性繁殖结构——黄色子囊果闭囊壳(俗称“金花”)的产生。于是我就在茶叶市场中去专门寻找普洱茶中金黄色的颗粒的茶,收集了30多个样品,压得较紧的生茶、熟茶里都有。经研究发现,这些“金花”微生物还是不同的种类,主要灰绿曲霉、冠突散囊菌产生的。
目前人们对普洱茶中产“金花”的现象和“金花”微生物研究较少,对其系统化研究甚少,更谈不上深入的了解、认识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金花菌”在普洱茶的出现,也是在特定条件形成的,在实际样品对茶外观和内质都有很大影响,在色、香、味等品质形成上也起到重要作用,这是“金花菌”产生的各种酶类催化原料的纤维素、果胶质、淀粉、蛋白质、脂肪、多酚等物质分解,重新发生聚合、缩合等一系列的复杂反应,从而明显改善了普洱茶的品质。我个人认为“金花”在普洱茶中,也有助于普洱茶品质的提升,口感也更好。
END
(部分图片由张理珉教授提供)
记者:孟昭濡
来源: TEATV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14052320002623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