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1日
景迈山背景条件--多民族文化乡和县古茶乡背景(2)
D 、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严禁近亲结婚。男女自由恋爱。举行认亲仪式由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为新郎新娘"拴线",并请佛爷为其念经。新娘领到新郎家后,由最老的长辈为其念结婚词,全寨男女老幼在寨中广场上唱歌跳舞。表示祝贺。
E、节日:主要有春节、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等。过春节与汉族基本相同,后面3个节日与傣族大同小异。关门节至开门节期间要进行几次全寨性的斋赕活动,用最好的食物、鲜花、衣物、首饰等献佛。此外,每年傣历六月六日前后(阳历4月间),与傣族同过泼水节,寨里杀猪杀牛,举行全寨性的对唱、舞蹈、武术及刀术表演,并相互泼水,祈求消灾免难。
F、丧葬:人死后要请佛爷或和尚念经,超度亡灵。佛爷、和尚和寨里的头人死后实行火葬,一般人死后则土葬,非正常死亡的人只能埋在毫林末尾。葬仪简朴,葬后不垒坟,不立墓标,也无扫墓习惯。每个村寨有一片固定的坟地,称为毫山,毫山上的林木严禁砍伐。
G、禁忌:关门节至开门节期间严禁婚恋。
H、宗教信仰:信奉多种神灵和南传上座部佛教。请佛爷念过经的祭献品和人的虔诚之意才能使亡灵享受到。此外,芒景一带的布朗族,每年农历六月初七祭献"帕哎冷"(古代芒景一带的布朗族首领)。
I、其他:布朗族人民具有质朴善良、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 傣 族
1)源流分布:澜沧县内的傣族,除部分由景谷、勐海一带迁入外,大部分约于元末明初由勐卯(今瑞丽)迁来。全县傣族主要聚居在上允镇的上允和下允、惠民乡和景迈、东朗乡的勐滨、酒井乡勐根及雅口、新城、糯福、大山等乡,其他乡镇较少。其中,上允镇和惠民乡最多。
2)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德宏傣语相通,属傣那语方言,部分村寨属傣绷语方言。寺庙用语通用西双版纳傣语文为标准的傣泐文。书面语除使用傣文外,也普遍使用汉文。长期以来,傣族用自己的文字在贝叶和绵纸上写下了对神学、心理学、语言学、医药学、天文、历法、生产规律的研究成果。
3) 社会经济:县内傣族从明永乐年间封设孟连长官司。解放后废除的封建特权。傣族以种水田为主,兼种甘蔗、茶叶和亚热带水果,养殖田螺、荸荠、折耳根(鱼腥草)等。手工业有打铁、铸造犁铧、土法榨糖、制茶、制陶锅、烧红砖、制挂瓦等。男子善编织各种蔑器,尤以蔑桌、蔑盒最为精巧。妇女普遍能纺纱织布,织傣锦,烧制陶器,常用大米制凉粉,用糯米制作粑粑,并善于上市交易。
4)习俗
A 、居 住:澜沧多为水傣,村落集居,不单家独户居住。家家户户竹篱环绕,自成院落,院种植水果。房屋盖成干栏式竹楼。
B 、饮 食: 傣族菜肴风味独特,分为烤、蒸、剁、腌四大类,共120多种。过节时做糯米粑粑,嗜好酸辣。牛撒撇原仅在泼水节或有贵客时才烹制。男子嗜好烟酒茶,男女均爱嚼槟榔。
C、服饰:男子上着无领对襟长袖或短袖衫,颜色多为白色或蓝色,下穿斜拼裆肥大长裤,头裹红、白、蓝等颜色包头巾。喜好纹身。妇女上着白色、水红色、天蓝色紧身内衣,外穿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短衫,下穿各种花色长筒裙,中年以上妇女多穿黑色或蓝色长筒裙。头发缠于头顶,并插上梳子或包花头巾,喜戴手镯、戒指、耳环,较富裕者系银腰带。少女常用鲜花插于头顶作装饰,爱打花伞。
D 、婚姻:一夫一妻制,婚恋自由。婚恋中若姑娘钟情,就把凳子递给他坐。聘礼为大米、酒以及银首饰等。婚礼由头人或佛爷主持。
E、丧葬:传统的葬法以火葬,但也有部分村寨实行土葬。无论何种葬法一律不垒坟堆,也不立墓碑。丧事活动者一律不戴孝。出殡后由专人为送葬者招魂拴线。无扫墓习俗,悼念祖先的活动,只在一年一度的关门节期间到佛寺进行"流水"仪式。
F、宗教祭祀: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多种神灵。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灵魂。村寨旁种有"竜树",养有"竜林",任何人都不能动。家中供有家神,每年都要祭一次竜和家神。家里人生病要叫魂和拴线。每寨都设有"寨心"(宰曼),标志村寨的心脏和灵魂,常以巨石、大树、木桩、土堆作标志,"寨心"是神圣的。祭"丢拉曼"(竜树)是原始宗教祭祀中最隆重的活动。
G、节日:传统节日主要是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是小乘佛教的宗教节日,节日和宗教祭祀融为一体。
泼水节(傣历六月、阳历4月),称傣历年,是送旧迎新的传统年节。节日3天,前两天送旧,最后一天迎新。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全体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传教,为佛像泼水"洗尘"。节日期间,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以示相互祝福,消灾除病。此外,还举行丢包、跳舞、武术表演等活动,晚上放焰火和高升。
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至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此3个月是傣族一年中最大的斋赕时期,逢四、八、十五、二十三、三十日都要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和庆祝典礼。赕佛时,家家户户都要按教规用食物、经书、鲜花、衣物及银元献给佛爷。节日间忌起房盖屋、出远门和恋爱结婚。
H、禁忌:历史上禁忌较多,竹楼上供家神的柱子,外人不能触摸,更不能靠。忌外人进入卧室。煮饭的铁三脚架上平时忌烤东西。忌随便摸小和尚的头。忌穿鞋进入佛寺。
I 、其他习俗:傣家热情好客,讲究礼节。讲究卫生,家居干净,常洗冷水澡。尊老爱幼,无重男轻女的思想,婚礼简朴,乐于互助。
(3) 哈尼族
1)源流:哈尼族源于古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氐羌部落族群,以后逐渐向南迁徙,部分迁居于元江、他郎(今墨江县)一带。清代有一部分继续南迁,且沿途不断分散,有的留居在景谷、普洱,勐海等地,一部分则陆续进入澜沧一带定居。全县哈尼族主要聚居在酒井、惠民、东朗、发展河4个哈尼族乡。
2)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哈(尼)爱(尼)方言,县内各地稍有差异。无文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