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日军攻台,抵抗失利,遂内渡大陆,返祖藉广东嘉应州镇平县。内渡后先后在东山、景韩等书院主讲,诗作大约2000多首,结为《岭云海日楼诗钞》,颇受学者推许。
(二)或许是由于有来自云南的曹士桂早在几十年前就把普洱茶带到台湾,为台湾官员士绅们普及了普洱茶知识与文化,让台湾的官绅认知并喜欢上了普洱茶,并以品饮普洱茶为一种风尚。加之有机会与胡传同饮普洱茶,丘逢甲自然能领略到普洱茶独有的魅力,也对普洱茶有了更多的了解。不经意间,丘逢甲已经对普洱茶产生深爱,甚至于痴迷。胡传带来的普洱茶只有少得可怜的七饼,不但自己要品饮,更要馈赠同僚,哪里能满足得了已经离不开普洱茶的丘逢甲?于是,丘逢甲提笔写下《长句与晴皋索普洱茶》:
滇南古佛国,草木有佛气。
就中普洱茶,森冷可爱畏。
迩来人世多尘心,瘦权病可空苦吟。
乞君分惠茶数饼,活火煎之檐葡林。
饮之从未作诗佛,定应一洗世俗筝琶音。
不然不立文字亦一乐,千秋自抚无弦琴。
海山自高海水深,与君弹指一话去来今。
在网络上,有文章说此诗标题中提到的“晴皋”为当时清廷派驻云南的将军。但笔者通过多方资料查阅,考证文中的“晴皋”此人的情况如下:
况仕任,字晴皋,广西桂林人。1894年应乡试,中试举人。1895年初,康有为第一次到桂林讲学,住叠彩山景风阁。况仕任为学长,主动组织广西人士到景风阁拜门受业。后参加桂林圣学会、保国会。曾任《广仁报》主笔、广东督署参议和两广学务处坐办。
丘逢甲所写的这首诗,其实并不算难理解,本文不做详细阐述。此诗最核心的就是向晴皋索要普洱茶。写这首诗时,丘逢甲已离开台湾,身在两广。由于丘逢甲实在太爱普洱茶了,而自己的朋友晴皋肯定是一个普洱茶爱好者,并且手上应该有不少的普洱茶,所以就写首诗给他,乞求他惠赠数饼“普洱茶”,只要能喝上这普洱茶,即便不能成为诗仙佛圣,也能“定应一洗世俗筝琶音”,自然也就可以“与君弹指一话去来今”。可见在当时,普洱茶因其独特魅力,在官绅士大夫阶层有着较为普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依据上述的文献资料,我们不妨作如下推论:
第一、是来自云南的曹士桂早在1847年前就把普洱茶带到台湾,为台湾官员士绅们普及了普洱茶知识与文化,让台湾的官绅认知并喜欢上了普洱茶,并以品饮普洱茶为一种风尚。
第二、胡传出任台湾时,其上司席太守赠送他的普洱茶被带到台湾,能与他共同品饮普洱茶的台湾的官员士绅中,其中一位便是在台湾大名鼎鼎的邱逢甲(仙根)。而丘逢甲受到胡传影响,深深地爱上了普洱茶,但当时因身在台湾,由于受地理条件和交通条件限制,不能喝到太多的普洱茶,心中自然留下遗憾。后来,当丘逢甲由机会到了广西,结识了康有为的弟子况仕任(晴皋),得知晴皋手中有不少普洱茶,于是主动写诗向晴皋讨要。当然了,邱逢甲最终肯定如愿以偿,终于又喝上了自己心爱的普洱茶。
第三、从资料分析,况晴皋本人并未到过云南,其人生轨迹几乎就在两广(广西、广东),但丘逢甲的《长句与晴皋索普洱茶》一诗透露出当时身在两广的晴皋手中应该有数量不少的普洱茶。由此可见,当时的普洱茶确实已在两广地域流传并受到人们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