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文化 > 茶界名人诠释普洱茶茶道、茶礼、茶德(3)
2014年05月21日

茶界名人诠释普洱茶茶道、茶礼、茶德(3)

“客来敬茶”是我国的传统民俗,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文人雅士不仅酷爱饮茶,而且在自己的佳作中写茶颂茶。中华民族之所以称为“礼仪之邦”,是因为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礼仪在古代规范着人们的道德和行为,并在历史进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继承和发扬。《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经典专著就是历史的鉴证。正如《左传·隐公十一年》所谓:“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民嗣者也。”礼深含着人类对宇宙天地的敬畏,对德性的追寻,对和谐的向往,对人本身的期望和宽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审美情趣的重视和培养,以及对社会秩序的协调。什么是礼呢?《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礼是天地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所谓“礼以顺天,天之道也。”礼还成为文明与野蛮的界标,古人以礼分夷夏(即野蛮与文明),而不以血族分内外。为何要学礼重礼呢?《礼记·曲礼》中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居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从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而不骄不淫;贪贱而知好礼,而志不慑。”

茶礼是我国以茶待客形成的一种礼仪,是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它兴于唐,盛于宋,鼎于明,衰于清,复苏于现代。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一种益于身心的和美礼仪。喝茶能静心、养神、益智,有助于陶冶情操,砥砺心志,去除杂念,怡情悦性,与“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契合,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它是茶道的核心,茶文化的灵魂。古人品茗讲究六境:择茶、选水、侯火、配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宋代品茶有一条法则叫“三点”: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景色宜人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明代品茶要求更为严格和细致,有“十三宜”和“七禁忌”。“十三宜”即: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吟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赏鉴,十三文僮。“七禁忌”即:一不如法,烹点不得法;二恶具,茶具不清洁;三主客不韵,主人、客人举止粗俗。四冠裳苛礼,过于拘束礼仪;五荤肴杂陈,茶贵清,一案荤腥,不能辨味;六忙,没有品茶的工夫;七壁间案头多恶趣,环境布置俗不可耐。

茶礼与茶俗是人们用来修身养性、交际联谊、传情示好、陶冶情操、沟通心灵、舒展胸怀、美化生活的形态载体,适合于各个阶层、各种场合。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在社会生活中,清茶一杯,释放出的是茶德“廉、美、和、敬”的真谛。

茶德与人德

德者,道德、品行、品质也。“德”最初见于《周书》,指内心的情感或信念。用于人伦上,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宋明理学家朱熹在解释“德”时说:“德者,得也。”这就是说,“德”是实行某种原则,有所得于心。《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宪问》:“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儒家所称的德,其具体内容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等。而道家对德的解释不同,认为“物得以生为德。”(《庄子·天地》即所谓天地万物之自然为“道”,而各种事物所得之自然为“德”。对于人来说也就是品德。“本心为德,施之为行”。德是天地的属性、天性、茶性、人性的共性,是茶性的根本所在。茶德,在爱茶人心中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历史上,人们对茶德早有一定的认识。陆羽提出的“精行俭德”是历史上最早倡导的茶德,也是中国茶道的精神所在。随后唐代的刘贞亮阐述则更为宽广,他将“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归纳为茶的“十德”,启迪了后人的思路,开阔了茶人的视野。陆羽提供的茶德将茶艺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升为一种深层次、高品位的哲学思想范畴,追求茶人“真善美”的思想境界与道德风尚。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将茶德归之于饮茶人的应具有俭朴之美德,不单纯将饮茶看成仅仅是为满足生理需要的饮品。

到了现代,王泽农、庄婉芳等茶道专家也对茶德作了深刻的注解,认为茶道的精髓离不开茶德。王泽农说,茶德不能仅从茶的外在品质加以评定,更重要的是将茶的精神品质及内在的品性加以理解,使茶成为崇尚美的象征。而庄婉芳则提出了更易于当代实践的茶德内涵,他指出,当代茶德的核心是“廉美和敬”。其中,“廉”为清廉之意,以清廉来倡导茶人的品德,如清茶一杯,推行清廉,勤俭育德。“美”为美好之意,指茶人实现品茗香、品茶之真味。“和”为和诚之意,以求德重茶礼、和诚相处,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友好境界。“敬”为敬重之意,要求茶人做到敬人爱人助人,并尊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茶德是以茶人为本的茶人俭德的一种精神品德,也是当代中国茶道亦是世界茶道的核心。当代茶德是在新时期下产生、为弘扬新时代茶道精神的凝炼,它把“廉”放在茶道之首,以“清雅”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让人们时时清醒,继承和发展了中华茶道文化。“德”不仅是做人做事的基础,而且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罪莫大于无道,怨莫深于无德,宋代王安石提出“好德乐善而无求”。宋代苏轼将道德定义为“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明代王守仁认为,“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德行不孤必有邻,好德乐善而无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从古至今,不管何时何人,都没有谁能逃脱恃德者昌,恃力者亡的命运。自古明君无不以德治天下,自古暴君无不恃武威而慑于民。做人有人德,做官有官德,做茶有茶德,无论做茶与做人都应将“德”放在首位。

“德”是茶行业行为规范的核心内涵。有了“德”,市场才能健康、有序、持续发展。德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道链中关键的一环,无德是不可能把茶做好的,因为谁也不能违背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大自然法则,谁也不能违背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规律。随着我国茶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有关茶产业的法律、法规及管理条例的健全和完善,茶德与人德又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宝库的内涵,对茶行业起到了保护、保障、包装、规范和提升的作用。一个道德品行好的茶人,对社会有益,对行业有助,他辛勤的付出自然会有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