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文化 > 探秘景谷最老古茶山,一个家族的兴茶往事(5)
2014年05月21日

探秘景谷最老古茶山,一个家族的兴茶往事(5)


 
  可惜的是,这位“黄草坝做茶第一人”,在2009年退出了茶叶江湖,于2010年拿着国家项目专门去种核桃。我们来黄草坝的时候,他还待在数千亩核桃基地里维修发电机,从而与这位传奇人物失之交臂。
 
  黄草坝的茶也沉寂了好几年,被行业权威媒体痛心地称为“被贱卖的无量山茶”。2007年的春毛茶,200元一公斤;2008年掉到60元一公斤;2009年、2010年都是几十元,直到2011年才涨到100多元。黄草坝茶的真正快速上涨是2013年,春毛茶涨到200多元一公斤,2014年涨到300多元,单株卖到600—800元一公斤。2015年,春茶300多元一公斤,黄草坝茶凭借其卓越的品质,成为少数茶价不掉甚至略微上涨的古茶山之一。
 
  2015年,普洱茶回归理性,市场进入精耕细作时期,也同时进入了资源深度整合的时代。黄草坝茶虽然在市场上有一定名气,但毕竟是二三线茶区,因香、甜,茶气足,其往往被拿去冒充困鹿山、景迈茶。怎样从一流的原料基地,变成一流的公共品牌?历代兴茶的老王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这一次的重担交到了王贤祥、王贤会身上。
 
  2014年,兄妹俩相约回黄草坝做茶。通过一年的尝试,王贤会认为要整体打造黄草坝茶,品质是关键,先做出毛茶标杆,再进行品牌化运作,最后通过整合大资源实现茶产业的腾飞。
 
  提升品质的关键在于,引导老百姓大小树分开采,大幅度提升初制工艺,这样一来才能真正竖立起毛茶标杆。同时要走差异化路线,引进新工艺,开拓新市场。王贤会通过对黄草坝茶品质的综合考量,其认为香气好、口感甜,非常适合做最近一两年崛起的市场新宠——晒红。她打算拿最优质的古树春茶来做普洱,竖立黄草坝普洱茶品质的标杆,然后用夏秋古树茶、小树茶来做晒红。在晒红产业开发方面,其打算跟普洱市龙头国企——天下普洱茶国公司合作。茶国公司也是晒红的首倡者与标准制定者,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市场开拓能力与文化品牌包装能力。黄草坝一流的原料,遇见茶国公司这样一流的品牌,定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这次茶国公司旗下的茶马史诗编辑部,在白马非马、李琨、普洱市著名茶记邵鸿雁的带队下,将对黄草坝茶进行整体策划宣传。与编辑部同行的还有,勇闯北京、将云南茶叶与农特产直供都市人群的“农妈妈”哈尼伍拾妹,多年前就深入黄茶坝收茶的天易普洱掌门人鲁红,她们将与王贤会一起力推黄茶坝茶……

  民族南迁与黄草坝种茶史
 
  前文提到黄草坝可考证的种茶始于乾隆年间,但据当地老人回忆,董家初祖董奇玉从镇沅搬到黄草坝时,当地已经有非常高大的古茶树了,虽然种得不多。这些茶树是谁种的呢?
 
  “董家来之前,这里还住过其他人家,现在还留有周家坟等坟堆。据老人讲,最先来的是周家(汉族),然后是刀家(拉祜),接着是陆家(汉族)。董奇玉来的时候,这些人家都不在了。我们这里最早种的茶是南宋茶。”董文虎说。
 
  “为什么叫南宋茶?”我们好奇地问。
 
  “我们也不是很搞得清为什么这么叫,我估计应该是难耸茶,被文化人写成南宋茶。这种茶叶难以发芽生长,耸为向上耸立出来的意思。”王贤祥笑着说。
 
  李琨认为“南宋茶”(难耸茶),是一种典型的小叶种茶,它的形成,应该是随中原农耕民族南迁带来的。“有些地方的人,不叫它细叶子茶,而称之为南宋茶。但这个南宋茶是否跟历史上的南宋王朝有关,有待考证。有种说法,一些老百姓将这种叶间距短,芽头细,茶毫少,老叶细长,很难生长发芽的茶,称为难耸茶。这类茶叶做出来的好的晒青毛茶,更为润口、爽滑,香气更为内敛悠长(水含香),即便是当初加工不好的茶,储存隔年之后香型比较明显,会体现这种细叶子茶的品种香。”
 
  董奇玉来之前的茶树是什么人栽的,还得放到云南茶叶种植文明传播史去推测。前文说过,云南茶叶种植加工史长期受四川影响,在唐宋的银生茶时代可能四川的小叶种传到了云南,从南涧、景东随着当地世居民族的南迁传播到镇沅、景谷、宁洱一带。在唐代景东的世居民族有彝族、哈尼、布朗族(扑子蛮)、傣族,《蛮书》所说的蒙舍蛮种茶,指的其实就是这些民族。彝族、哈尼族、布朗族以及后来的拉祜族不断南迁,在宋元时期将银生茶种及文化带到了镇沅、景谷、宁洱一带,并在明朝前期传播到西双版纳的古六大茶山。到了明代,是汉文化大规模进入云南的时期,到了清朝雍正尤其是道光年间以后,随着改土归流政策向纵深推进,商品经济的发达,以及杜文秀、李文学各民族大起义导致云南内地的汉人纷纷逃往滇西南边疆,汉人成为南迁民族的主力,深入开发了滇西南边疆,也将云南茶业从银生茶时代推向了普洱茶之全新的高度。
 
  从秦汉以降,汉文化影响云南,在元朝之前主要受巴蜀文化影响,到明清两代主要受江南文化影响,如今云南汉族寻根问祖,往往称祖籍江西,或者来自江苏南京应天府柳树湾就是明证。
 
  银生茶传播区域,是从南涧、景东一直到镇沅、景谷与宁洱。其影响时期是唐宋元三朝,主要受巴蜀文化的影响。而其后的普洱茶传播区域,最开始是西双版纳的古六大茶山,其的崛起应该是银生茶文化与江南汉族茶叶种植文化相碰撞交汇的结果,这个交汇的起点应该在明代中后期,到了清代中叶以后古六大茶山璀璨的普洱茶文化开始向西,向北传播。向西催生了江南六大茶山——勐海茶区大崛起,向北催生了澜沧江中游两岸茶区的崛起,西岸是双江、临翔、凤庆等茶区,东岸是景景镇茶区(景东、景谷、镇沅)。
 
  董奇玉来之前的茶树,可能来自古老银生茶文化的遗存,极有可能是彝族(香堂人)、拉祜族、布朗族(扑子蛮)种的。黄草坝的董家、王家与杨家三大种茶家族,祖籍都是来自江南,其的农作模式深受江南农耕文化影响,与古六大茶山一样属于普洱茶时代的典型产物。
 
  包括黄草坝在内整个二无量山脉的系列古茶山,其实都是茶种混杂区。几种,甚至十多种茶叶混生共长的情况,其实反映的是濮人种茶时期(含孔明兴茶)、银生茶时期、普洱茶时期不同茶叶种植文明沉积下来的结果。因此,这些地区大叶种与小叶种并存。而大叶种也非常复杂,有野生茶,栽培的野生茶(虽移栽,但形状跟野生茶相差无几),过度型茶树(形状介于野生与栽培型之间),栽培型原生大叶种(已驯化,但选育代数不够,茶性较野),栽培型大叶良种(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凤庆大叶种等,经过了足够的人工选育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