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是动态演化的过程,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更是如此。比如由祥源控股集团投资兴建的祁红博物馆,已成为目前安徽省规模最大的茶叶专业博物馆,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的祁门红茶博物馆,是展示祁门红茶的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平台。
因此,祥源茶业在安徽祁门做了一系列的动作,高标准茶园基地、以清洁化和智能化为内核的现代化示范工厂以及祁红博物馆为文化载体的产制加工体系等,这一切都是在展现,小产区发展不是占有,而是不断提升产制效能与效率,提升产品力,提升小产区综合影响力。
易武是云南古六大茶山之一。易武老街更是自清末开始就成为古六大茶山的茶叶产制加工和交易集散中心。在那里诞生许多知名的老字号和好茶。当2013年祥源茶业进入易武,类似的思路,同样在那里落地生根。
易武茶的小产区时代,面向更广阔的市场
早年的易武茶区,包含了从曼撒到曼腊和易武正山演化与融合;如今的易武茶区,则包涵了以七村八寨为代表的从易武正山向略偏东北方向延绵的数十公里长的山脉,产区面积宽广而且富有特色。
易武普洱茶以温润柔雅、蜜香回甘著称;最大特点是香扬水柔,协调性好,刺激性较低,口感香甜而不失醇厚,香气上带有花蜜香,回甘生津明显。这些历史以及原料的先天优势,都为小产区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祥源茶业从2013年开始,成为易武传统茶事“易武斗茶会”的官方合作伙伴,并通过自身努力将这一产区活动引入销区,使此项活动在原来定位促进易武茶区茶农采、制技术提高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推动产销联动,最终得到广大消费者、茶农与茶叶经营商户的一致认可。
祥源茶业在易武镇拥有茶园基地10000余亩,其中4000亩为取得经营管护权的古茶园基地,合作茶园主要分布在落水洞、刮风寨、麻黑、一扇磨、旧衙门等地。
祥源茶的现代示范工厂总投资数千万,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普洱茶年生产能力1000吨、年产值约2亿元,是易武茶区目前最大的现代化、专业化精品普洱茶生产加工中心,也是易武茶产业化发展的标志性平台。
在产品线上,邓增永说,“就祥源易武小产区普洱茶而言,我们的基本做法是,首先推出消费级的标杆产品藏锋,然后推出品鉴级的产品大典,两者之间有正山贡源和大易武,大典之上有主要针对玩家级消费者的微产区和全明星套装,脉络很清晰,价值很明确。”
在拥有原产地优质资源、自主现代化厂房的坚实基础之上,祥源通过与全国各地战略合作伙伴的携手,频繁通过各地茶博会、品鉴会,通过一款又一款的实际产品,将一个清晰、透明、可追溯且十分客观的易武小产区推到了大众眼前,展示小产区茶的特色和魅力。
中国的普洱茶消费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品饮浪潮,有越来越多的普通城市人群借由各种方式和渠道接触到普洱茶。他们希望喝得明白,也希望喝得更有识别度和专属感。茶饮消费,正在从单纯的茶叶销售转向为一个全面的茶生活方式的体现和体验。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立足小产区,面向大未来
从数据来看,中国当前的茶产业,已经从2001年产量70来万吨的时代进入到了从2014年开始的产量超过200万吨的时代,而不同茶叶产区的量质分层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存在。
就茶行业本身而言,过去十几年间,中国茶叶产量连年攀升,供需不平衡之势日发明显。同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对品牌越来越关注,消费升级已成大势。
在这种情况下,茶叶经营需要拥有更强大的产品力,一是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力,二是面向消费者立足经营而言的产品力构建。前者是根本,后者则是茶叶经营时必须做好的一环。无论从哪个方面,小产区的产品力都是显而易见的。
谈到未来,祥源茶业认为,小产区这样的地方能做好茶,历史证明了它出好茶,除此之外,企业和政府怎么去搭建一个能够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非常重要。
“我们要本着互利共赢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推动建立良好的产业生态,不要损害过去和透支未来。”
这种理念和发展模式,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都能够从中获益。祥源茶业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致力于保护立地、提升产制、梳理历史和弘扬文化,立足小产区,面向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