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的泡法 > 茶性不同,冲泡手法也要不同!!普洱茶冲泡----注水
2014年05月21日

茶性不同,冲泡手法也要不同!!普洱茶冲泡----注水

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把茶泡好?泡好茶的手法存在太多的变量,那泡好茶应该很难?其实不然,知其性,你也能“运筹帷幄”!
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冲泡手法
几个基本原则:
刚的茶
用刚的手法,高注水,带入更多氧气,使茶的内含物质加速氧化。冲击茶叶,使其翻滚,逼出茶气,酣畅淋漓。
柔的茶
用柔的手法,低注水,沿壁定点或圈注冲泡,尽量不使茶叶翻滚磨擦,出汤轻柔,如怕惊醒梦中之人。
新茶
特别是毫多的新茶,用柔的冲泡手法,不然毫落混浊。新茶火气重,也需要柔的手法来中和。
老茶
洗茶时尽量用柔的手法,慢慢唤醒,正式冲泡时,可用刚的手法,激发老茶底气。
不同的客人,不同的冲泡手法
如果一泡茶开始冲泡,在不能换茶的情况下,要注意察言观色,看客人的反应。如果客人觉得偏苦涩了,可降低水温,用轻柔的手法,改变茶汤滋味,以适应客人。反之客人如果觉得不够霸气,你就要用刚的手法注水和出汤。毕竟茶要品饮者觉得好才是服务的关键(品鉴除外)。
最高境界,随性而为
其实同一款茶,在冲泡过程中,由于投茶量、水质、水温、气温、品饮对象乃至心情等等因素的变化,滋味时时改变(特别是老茶),这时高水准的茶艺师,就会随时改变各种冲泡手法和条件,以将最美的一口茶汤奉献给客人,也对得起历经千辛万苦到你手上的每一颗茶。
普洱茶冲泡----注水
注水方式的不同,影响着茶汤口感的不同。
注水的快慢主要影响到浸泡过程中水温的高低,从而影响茶汤滋味的浓淡。注水的快慢还会直接导致水流的急缓,水流的缓急主要影响到滋味和香气和汤感之间的协调关系。
急的水流令茶叶旋动,茶和水在接触第一时间的相对高温下浸出融合度高,且和空气摩擦程度增加,令香气高扬,茶汤的厚度和软度则会相应下降。
缓慢的水流令茶叶保持相对的静止,接触水的茶底缓慢的溶出,在出汤的时候再一次在较低温度下融合,令茶汤的厚度和软度上升,层次感加强,同时令茶汤的香气下降。
经常喝普洱茶的人都知道,如果普洱茶没有马上喝完,变凉之后的普洱茶就会产生沉淀,肉眼能看到有白色的絮状物,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俗称“冷后浑”,茶友们还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茶乳酪;其物质基础是茶黄素、茶红素与咖啡碱的络合物。
经常喝普洱茶的人都知道,如果普洱茶没有马上喝完,变凉之后的普洱茶就会产生沉淀,肉眼能看到有白色的絮状物,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俗称“冷后浑”,茶友们还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茶乳酪;其物质基础是茶黄素、茶红素与咖啡碱的络合物。
这种络合物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温度高时溶解,温度低时(40摄氏度以下)呈乳凝沉淀状态。冷后浑属于正常现象,如果你要验证是不是冷后浑,可以把茶汤再加热,看茶汤能否变成明亮清透。
冷后浑的程度、色泽往往与茶的品质有很高的相关性。是否产生冷后浑及冷后浑的颜色如何主要决定于茶黄素的含量,茶黄素含量低的茶不容易产生冷后浑。不止是普洱茶有这种现象,红茶也会有这种现象哦,它的出现正是优良普洱茶的标志。所以,普洱茶会冷后浑,说明这是一款好茶哦。
注水方式常见的有四种:高冲、高吊、低冲、低吊,注水点还分螺旋形注水、环圈注水、单边定点注水、正中定点注水等。
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意思是说,如果希望茶汤高香,注水时拉高水线,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的厚度和软度;如果希望茶汤绵滑柔软,就让水流缓慢低冲,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只有控制好水流的稳定性,才能保证茶香茶味都恰到好处。
对于普洱茶来说,生茶主要品高扬香气、熟茶主要尝绵长甜韵。像景迈这一类以香气见长的普洱生茶来说,采用“高冲、单边环圈注水”的方式最好,高冲时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最能激发香气。
普洱熟茶则可采用“低吊、定点注水”的手法,低吊时水温保持得较好,注满盖碗时间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便于让内含物质缓缓释放,泡出绵长的口感,茶汤也不易浑浊。
注水方式对茶的香气、滋味影响是非常微妙的,也许新手比较难把握。但只要静下心来细细体会,就能感受到这些细节对茶的影响。
您的专属私人茶客服微信:18183548350
 1068141_225716490001_2.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