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土壤养分
西双版纳全区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湿热,干湿季分明,生物小循环、土壤的脱硅富铝化和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淋失过程均较强烈,对土壤养分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地形、母质、植被和人类耕种历史、耕作方式的不同,土壤养分亦存在较大差异。就一般情况而言,本地区土壤养分普遍存在以下特点:
①有机质含量较高。尤其是海拔稍高植被比较好的地带表现明显,目前耕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大多在2-5%之间,水稻田土平均为2.9%,旱地土壤平均为3.5%,而自然土壤平均为4.4%。土壤全氮量比较高,水稻田土平均为0.15%,旱作土平均为0.25%,自然土壤平均为0.27%。
②速效性磷低。由于土壤富铝化作用非常明显,铁铝离子的积聚易使土壤中的磷酸根与之结合生成难溶性的磷酸盐类而被固定。全区水稻土速效磷含量平均为18.0ppM、旱地土为21.9ppM、自然土为11.2ppM。全磷含量亦反映出同样趋势,但东部比西部略高,这可能与土壤母质有关。东部地区是沉积岩和灰岩类风化的母质,而西部地区多属岩浆岩、变质岩风化后的母质。如这一带的花岗岩氧化物中五氧化二磷大略是0.1-0 .2%,片岩中大略是0.1-0.18%。
③钾的含量较高。自然土全钾平均为1.1%,速效钾平均为210ppM,这和磷含量相反,表现出东低西高的现象。年平均气温20.2-21.7℃,绝对最高温41℃,出现在景洪;绝对最低温-3.5℃,出现在勐海;年降水1200-1600毫米,相对湿度大于83%。西部地区主要母质来源的花岗岩,氧化物大约是1.8-2.5%。
(二)、古茶树、古茶园土壤情况
一、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普查资料汇总结果显示,古茶园主要分布在全州两县一市的19个乡镇100个村寨中,海拔在760米至2600米之间,而面积较大、株植较密的古茶园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1100─1800米区域内。古茶树古茶园的土壤包括砖红壤、红壤、赤红壤、黄壤、紫色土及砂壤等几种类型,主要以红壤和砖红壤两种类型为主,占古茶园总面积的70%以上,其次是赤红壤,最少的是砂壤仅占总面积的2%。
古茶园土壤类型及分布表
采集点 层次深度
(厘米) 土壤类型 海拔
(米) 面积
(亩)
勐腊象明倚邦1号古茶园 A15─25 紫色土 1429 1200
勐腊象明倚邦2号古茶园 A15─25 紫色土 1562 1300
勐腊曼腊杨家寨多伉果山 A15─25 赤红壤 1060 1432
勐腊象明曼庄2号古茶园 A15─25 砖红壤 1298 1100
勐腊象明莽枝古茶园 A15─25 黄壤 1780 1040
勐腊象明革登古茶园 A15─25 黄壤 1402 970
勐腊易武慢撤古茶园 A15─25 砖红壤 1206 3290
景洪基诺龙怕攸乐古茶园 A15─25 砂壤 1370 1800
景洪大勐龙勐宋古茶园 A15─25 红壤 1650 1500
勐海格朗和半坡寨古茶园 A15─25 红壤 1700 12000
勐往曼糯古茶园 A15─25 砖红壤 1445 2000
勐海勐宋保塘古茶园 A15─25 红壤 1700 1000
勐海勐混贺开古茶园 A15─25 赤红壤 1650 7240
勐海布朗山老班章古茶园 A15─25 赤红壤 1800 4490
勐海勐阿城子古茶园 A15─25 赤红壤 1106 3000
勐海布朗山老曼娥古茶园 A15─25 赤红壤 1300 3205
二、土壤养分状况及其理化性状(乱子客普洱茶)
从野外采集的210份土样中,选择不同地区代表性植株古茶树生长地、植株较多面积较大的古茶园土样10份,送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测、常规分析,结果如下:
(一)土壤理化性状
古茶园土壤理化性状登记表
样品
编号 项目测定结果及养分评价
PH值 评价 有机质
(%) 评
价 碱解氮
(mg/kg) 评
价 有效磷
(mg/kg) 评
价 速效钾
(g/kg) 评
价
倚邦曼拱 4.8 酸性 3.34% 高 119 中 15.5 高 129 中
曼腊杨家寨 4.15 强酸性 4.01% 丰 110 中 39.7 高 46 少
象明曼庄 4.36 强酸性 2.86% 中 123 高 20.2 高 104 中
莽枝红土坡 4.55 酸性 2.17% 中 71 低 13.8 中 63 低
革登茶山 4.39 强酸性 4.43% 丰 185 丰 16.9 高 407 丰
基诺龙帕 4.41 强酸性 2.89% 中 100 中 38.3 丰 67 低
勐龙勐宋 4.13 强酸性 5.80% 丰 187 丰 50.9 丰 65 低
南糯半坡寨 4.51 酸性 8.99% 丰 141 高 72.8 丰 28 缺
勐往曼糯 5.35 酸性 2.76% 中 62 低 5.84 低 67 低
勐宋保塘 4.71 酸性 7.12% 丰 187 丰 45.2 丰 89 低
(二)土壤养分状况
古茶园土壤呈酸性偏强酸性(PH4.13─5.35),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最高的达8.99%。除古六大茶山勐腊莽枝茶山和勐海南糯山古茶园速效氮磷偏低外,其余古茶园速效氮和速效磷都较高。古茶园土壤的速效钾普遍较低,只有勐腊革登古茶山速效钾较高。
西双版纳茶区土壤在其形成发育和肥力演变过程中有其独特性,有机质积累和生物循环终年不息。土壤是陆地生态糸统食物链的重要环节,土壤中除占98%的氧、氢、氮、硅、铁、钠、钾、磷等十余种常量元素外,还含有锌、锰、铅、镉等微量元素,人类和动、植物生长所需的常量、微量元素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土壤,这些元素有着很强的专一性,是生物体的正常生活、生长不可缺少的部分,元素的不同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和内含物质构成产生直接影响。
西双版纳古茶树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水糸的山区丘陵地带的温凉、湿热气候地区,海拔在1000—2000米,年均温度18—22。C,10。C的活动积温在6600—8100。C,年降雨量在1200--1900毫米。土壤主要为红壤、砖红壤,PH值在4—6之间,有机质高或较高,土壤水分含量高,氧、氮、钾、磷等常量元素较丰富,这些优越的光、热、水、土条件为云南大叶种茶为主的茶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对茶树生理代谢产生深刻影响,对茶叶的多酚类物质、儿茶素、氨基酸等内含物质的生物合成、积累极为有利,为当地优良、独特的茶叶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4、植被状况
西双版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繁衍,素有“动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的美誉。在这近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长着高等种子植物5000多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种类的12%,占云南植物总数的33%。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3.6%,居全国各地州首位。设有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60多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12.2%,主要保护热带、亚热带森林系统以及珍稀动植物资源。森林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南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四种,形成多层次、多种类的复杂的热带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