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杀青的茶,促进茶后期转化的酶已经被杀死,未来的转化,已经无可期待,有点像《伤仲永》里的那个聪明的小孩方仲永,少时出色,老大无成,是没有前途的。
诚然,铁锅杀青制茶,生产量是上不去的,但是现在,高端古树茶,茶农依然不舍得滚筒杀青,还是采用传统的柴火铁锅人工炒制,即使当时茶的香气并不太吸引人,即使出产量和速度实在跟不上,但真正爱茶的人,还是喜欢安静地等待一片好茶的成型和转化。能喝到一片传统手工杀青太阳晒青石磨压制又储存良好的古树纯料普洱茶,这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和时间,更是缘分,是心态。?
网上曾经流行过一个貌似很励志的段子,说为什么喝茶的圈子比喝酒的圈子富裕?
因为茶座上喝茶的时候都是在聊怎么做生意,都觉得自己穷,琢磨怎么赚钱。茶越喝越清醒,思路越来越开阔。?
酒桌上喝酒的时候都是在吹牛B,都觉得自己比别人行,必须让别人知道,喝完吹完回家睡觉,第二天继续喝,继续吹牛逼?
茶本清淡,喝茶谈生意,就像周国平说的女人搞哲学,对女人和哲学都是一种伤害。谈生意,把茶当道具,何尝不是一种亵渎!真正做生意艰难求利阶段,谁不是靠喝酒拿订单,有谁光靠一杯清茶能把合同签下来?等到得了一桶金,完成了创业,积累了财富,不需要名利场上血肉厮杀了,就开始洗白一双黑手,端起一杯清茶装高雅了。
好吧,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禅茶一味,和静怡真,茶不会嫌弃任何人的过往,你能喝出来什么,茶就是什么——真个是上善若水!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那桩有名的跟茶有关的禅宗公案“吃茶去”。《五灯会元》里记载,晚唐时,赵州从(訁念)禅师在古观音院(今河北柏林禅寺),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参禅,以此方便,使来者契入佛法。?
唐代高僧赵州禅师问新来的僧人:曾到此间么?僧人回答:曾到。赵州说:“吃茶去!”又问另一僧人,僧人回答说:不曾到。赵州也说:“吃茶去!”后来院主问赵州: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喝茶去?赵州召唤院主,院主应诺,赵州仍说: “吃茶去。”因此,“赵州吃茶去”,便成了禅宗的一大公案。
有很多聪明人都在试图解释这段公案,但没有一个人能参透,赵州从(訁念)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也许不过就是一杯不分亲疏远近的体现待客之道的茶,没有那么复杂。一杯茶要是能让你放下万丈红尘,世间有多少人早都穿了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