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香港商人白水清,茶界传他拥有号级古董老茶数量达到存世的百分之五六十。他告诉我,能够代表号级老茶历史的有四大贡茶茶号:同庆号、同兴号、福元昌号、宋聘号。除宋聘号稍晚,其他3个都在1875年前后开始建庄做茶,最繁盛时期应该在1890到1920这30年。白水清所藏的号级老茶,根据“内飞”(1950年之前的老茶内通常都有一张糯米纸,印有名称)所附文字判断,年代最老的应该是距今120年左右的同兴号茶。“故宫里面发现的那批茶,说是其中有1895年同兴号第一代主人向质卿所制的茶。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通往缅甸、老挝、越南的边境被封锁,海运也受阻,四大茶号基本都倒闭了。同兴号从向质卿传到后代向绳武、向寿山手中,1937年后就可以说是断代了。以后再在市场上出现的同兴号茶,按我们中一些人的说法,那是假的,因为外观和味道都完全不同了。”
邓时海教授也跟我提到,像同兴、同庆、宋聘这样的老茶号,做茶的方法讲究传承,各号的工艺区分都很细腻,比如同庆号为防他人仿冒,先后用过龙马和双狮两种商标,“龙马同庆”闻有兰香,“双狮同庆”在香型和茶性上都显得更强烈,相比之下,宋聘号茶的香气就比较内敛、沉着。“50年代中期公私合营,私人茶号没有了,这些精致的做茶方法也就断层了,失传了。有个别老茶号现在还有后人在做茶,但技术上已经谈不上传承,可以说和从前的老茶没有什么关系。”
白水清说,据他所知,福元昌号茶比较珍稀,至今只发现过36桶(一桶7片),还是当年日本入侵时被酒楼工人从广州运到香港,得以保存。现在大部分都被喝掉了,所剩无几,这次在嘉德拍卖会上创最高成交价,估计这是一个原因。“从前并没有喝老茶这种概念。香港的老酒楼、茶楼四五十年代从云南进货,茶叶买回来存到仓库里面,堆在边角的那些茶总用不掉,过好多年才被拿来喝,发现味道居然比从前好了很多,人们这才对老茶有了认识。我保存有一张老发票,从香港老酒楼流出来的,是上世纪40年代同兴号卖500担毛茶给中茶公司的单据。这次嘉德拍卖了26万多元的一片同兴号向质卿团茶,也是广东莲香楼1907年到香港开分店时运过去的一批茶所剩。香港莲香楼如今还在,主店后来改名‘天香楼’,80年代拆迁,一些老茶被人搬到家里存放,流了出来。另外,市面上的早期同兴号,包括八九十年代卖到台湾的敬昌号,据我所知都是从香港敦煌酒楼流出去的,这个酒楼2002年以后倒闭了。”白水清自己藏老茶,也是上世纪80年代慢慢从收集香港老茶楼的普洱茶开始,并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缘,从一位85岁老人手中买下了他的毕生所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