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颗绿宝石联接起来就是一串美丽的项链 ——关于小产区茶的遐想
在云南冰岛茶区,各族姑娘采茶正忙 摄/渔樵
“中国从来不缺茶,但有特色的茶叶才能走得远,卖得广。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代表性的小产区茶叶,通过产区生根、产品价值挖掘,形成祥源独特的产品线,这是我们对小产区茶产品模式的一种探索。”祥源茶业组织了“小产区”专家讨论,把这个概念抛向了市场。
以武夷岩茶来说,正岩茶便是无可争议的“小产区”。武夷全山皆产茶,“无岩不产茶”。好的岩茶,生长在岩凹、石隙、石缝天然形成的“盆钵”里,或岩壑幽涧之两侧。品质最佳者为“正岩茶”,正岩是指在九曲溪内生长环境好的山岩,“三坑两涧”是正岩产区的代表。其所产之茶称为大岩茶。半岩是指在武夷山风景区内,但并不在核心景区的部分。洲茶指河岸两旁,沙质土壤是茶园环境下生长的茶叶。武夷山风景区以外的范围则成为外山。
武夷山的品评以山场是否为正岩为重要标准,当地人认为,产于正岩的茶,岩韵正,回甘明显;反之,离正岩范围越远的茶,则被认为是岩韵不显或是没有岩韵,茶叶的售价也就越低。茶叶的优劣按照大岩茶、中岩茶、半岩茶、洲茶、外山茶的顺序逐次降低,市场售价也相应地逐级递减。
由此可见,“小产区”的价值,无论是文化价值还是市场价值,都有待我们去挖掘。
“小产区”的未来:
想聊一聊“小产区”的未来,因为知识量有限,不免有些缺乏底气。在和大家讨论的过程中,茶叶农庄是大家的共识,这也许是未来发展是出路之一,正如法国的葡萄酒庄闻名遐迩一样。
“小产区”的发展也可以参照日本“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所谓“一村一品”运动,就是一个村子的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建设家乡,发展农村经济的活动。这场运动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日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一个地区的活力,挖掘或者创造可以成为本地区标志性的、可以使当地居民引以为豪的产品或者项目,并尽快将它培育成全日本乃至全世界一流的产品和项目。
日本的“一村一品”,主要是农特产品的开发,借着这个模式,我们的“小产区”发展可谓占了先机。每一个“小产区”都有当地居民引以为豪的茶叶。要做的是强化这一特色,综合发展,推动“小产区”茶叶的提升。
目前,浙江出台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指导意见,37个小镇被列入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或许,“小产区”茶叶的发展也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大特色。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认为,产品是一种客观存在,满足的是物质层面的需求,而品牌是一种主管存在,解决的是消费者精神层面的需求,因此,品牌与消费者生活和文化等偏好有着极大关系,正是这种偏好决定了消费习惯。就此而论,中国茶业必须突出个性塑造,才能实现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认为,在未来,“小产区”将要打造的是大品牌的概念。其茶叶,基础在“小产区”,但名声在外。继续深挖“小产区”的艺术、美学、文化价值,形成特色化产品。将全国不同的“小产区”联合整体发展,加强产品的集群效应,打造各自的不同特色。
文无定式,“小产区”也是众说纷纭。但无论怎么说,大家都围绕着一点:中国茶业的未来发展。共同探讨,共求发展,我想,一定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