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的历史和发展
2014年05月21日

普洱茶的历史和发展

 茶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思想,为复兴茶产业而努力。
普洱茶是我国的传统名茶之一,因产地旧属云南省普洱府(今普洱市)而得名。是以云南独有的大叶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mast.)kitamura)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后续渥堆发酵和陈化等加工过程而形成的紧压茶和散茶。
根据其后续加工工艺的不同,普洱茶又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是指不经过增湿渥堆工序的自然发酵产品,发酵时间一般较长,而熟茶则经过潮水、渥堆等一系列工序让其快速“成熟”。加工完成后的普洱茶具有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陈香而独特,滋味醇和回甘,叶底红褐等特点。“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是优质普洱的真实反映。
普洱茶除了具有独特的饮用品质特点外,近年来经现代医学临床验证,普洱茶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衰老,抗氧化,减肥,抗病毒等较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此外,普洱茶对动脉硬化患者以及高血压等疾病有良好预防作用,所以先后受到我国香港、台湾及世界各地消费者的欢迎,国内普洱茶市场也以大城市为先导不断加大。
普洱茶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千多年前云南的先民已有种植普洱茶的记载,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元朝时有地名叫“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因为从唐朝开始与西蕃之地的茶叶交易多在普洱境内,故被称作“普耳茶”,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从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认知,于唐朝开始兴起,于宋朝达到鼎盛,中国茶叶以及茶文化的兴盛,除了与中华民族的茶文化的发展紧密相关外,更重要的因为“茶马市场”的发展和与西域的商业往来,这对于茶文化的传播和边境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朝的茶马市场以普洱府为中心点,在云南兴起,通过茶马古道进行着频繁的经贸往来和茶马交易,普洱茶也成为西南少数民族生活中的必需品。清朝时普洱茶不但倍受海内外人们喜爱,更成为清廷的贡茶,普洱茶也进入到了鼎盛时代。到了近现代,普洱茶的特殊品质和保健药用功能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普洱茶文化也得到了较好的传播和弘扬。
目前,微生物固态发酵的工艺已广泛用于普洱茶生产过程,这大大提高了普洱茶的制作效率。
宋代以前的散收无采造法阶段,如按照我国现代制茶法和品质分类,该阶段的普洱茶应该属于绿茶类。
(2)清末以前的历史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阶段,那时的普洱茶由茶农完成初步的制作,新采摘的茶叶放在阳光下晒干后,经蒸压成型,制成紧压饼茶。在长距离和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为了预防茶叶齑碎,须在茶叶上散些清水将茶潮软,同时在当地气候的影响下,这些含水量较大的茶叶将经历一个冷发酵过程,从而形成后发酵普洱茶,其独特的陈香和浓郁的汤色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普洱茶的品质是在当时特定的气候、地理等条件下,以及特定的运输过程中形成的历史产物。
(3)现代普洱茶阶段。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运输、储存等条件的改善,普洱茶发酵的条件和过程也随之大大改变,发酵品质已难以达到之前的要求。同时针对普洱茶自然发酵陈化时间长,质量不稳定等情况,各个厂家通过努力在50年代研制出了蒸气热发酵、人工冷发酵等工艺。到了70年代,云南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人工增湿渥堆的后发酵普洱茶,并在后来对发酵过程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制定了目前通用的渥堆发酵的试行办法。今天我们常见的普洱茶大多是人工后发酵生产的普洱茶。悠悠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已不复存在,但普洱茶的故事和传奇却永远留下来了。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140523192I2608.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