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大亮山,高大茂密的果松林直扑眼帘。在被清明雨水滋养过的茫茫新绿中,人的精神变得爽然爽朗,绿氧浸透肌肤,凝成春天里的勃勃生机。
朋友约我去寻茶,前一天便发来了短视频,看得人心里痒。顾不上山高坡陡、路途遥远,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我约上父亲,欣然前往。
我们要去采的是古树茶,在我的概念里,采茶需要爬山,且据视频里反映的树身情况,今天很有可能还要攀树。然而,纵使茶地海拔甚高,水泥路面却俨然延伸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我们直达基地,一场寻茶品香的活动就在尚未脚沾泥土的情形下开始了。
此时我所在的是位于施甸县大亮山林场与旧城乡芭蕉林村间的和尚田。这座山间古茶厂海拔高1860米,往上纵深的林间就有厂主通过土地流转得到管理权的茶地。早有外来茶商占据了厂房外客厅中的一张茶桌,款款品那采收不久的明前春茶,在人们的一吸一啜间,满是陶醉与欣喜。
我走到外廊,放眼远眺,但见高山深谷,鲜有农耕痕迹。身旁的几个簸箕里晾晒着刚炒出的新茶,诱我马上要去看那原生的茶树,在朋友的介绍下,我认识了厂主周加彪,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走近这片如今只有靠联想才能勾勒其历史的古茶园。
据估计,人类最早在3500——4000年前开始使用茶叶,一直以来,茶叶被认为最早产自于中国。因长期被当作草药,具备“温和的刺激性”特质而受到青睐,之后,茶叶以不俗的口味成为备受推崇的饮品。不过难以确定的是,茶是何时、何地,以及出于何种原因被驯化的,这些都缺少可靠记录。不管怎样,其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流行饮品,全球现有60多个国家种茶,鲜叶年产量超500万吨,每一天,全世界要喝掉20多亿杯茶。
文化是人类的“信仰之基”,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而传说,则是文化传播的最早形态。关于茶叶的传说是:公元500年左右,菩提达摩坐在一个洞穴里冥想长达9年,因打了一个瞌睡而终止,醒来后他对自己十分生气,于是扯掉了眼皮厌恶地扔在了地上。谁想,从这被丢掉的眼皮中竟然长出一株植物来,达摩的信徒用它泡水喝,发现既能活跃思维又能安神镇心。这就是第一株茶树的来历,茶水从此成为僧人冥想的绝佳伴侣。
在和尚田,古茶的来历也同样具有“佛性”。施甸有座摩苍寺,相传,明崇祯年间,摩苍寺高僧云游参禅,行至大亮山半山,忽觉一山呈龙虎盘踞样式,便在此闭关修禅。后来他返率众僧到此引渠垦田、尝土种茶,随后的几百年间,因和尚田所产茶叶口感醇厚浓酽、回甘生津持久,加之传统的古法禅师制作手法,其味可嘉,因此一直被用于供摩苍和青山两寺僧人饮用。再后来,古寺遭劫损毁,古茶园也从此藏于深山……周加彪实地访问了当地许多村民,认为这片古茶最早是当年藏匿深山的契丹人种的,由于后人疏于管理,多年来,茶叶产量不高,但同时也免遭破坏,只偶有村民会路过采摘。
因为茶树的年龄无以从年轮上准确推断,只能估计,这一片茶树普遍树龄在80——200年间。茶园里最大的几株古茶树直径有三十公分,高达五、六米,同台地茶不同,古茶分布疏广,形态各异。周加彪在2011年发现这片深山中的“瑰宝”,出于对茶叶的浓厚兴趣,他当即开始联系走访,后从当地三十多户农户手中流转了近百亩茶园进行管理,并注册了自己的茶叶品牌“亮山红”。为让古茶进入更多人的杯中,他先后到版纳、普洱、临沧等地学习茶园管理技术,“零农药”培植茶树,并不断地提高自身手工制茶技术。此外,他还向当地人传经解惑,呼吁人们共同保护古茶。
在茶园外围的几颗古茶树上,悬挂着“亮山古禅X号”的“名片”,周加彪告诉我们,这是茶树的编号。他平时按照单株茶树采摘制作茶叶,每一棵茶树都有着不同的品质。他的茶厂就建在茶园中间,木质小楼、古朴生态、通透性好,此时看向里面,只见几个采茶工人正在分拣刚采下来的鲜叶。
不久前,周加彪重新装修了厂房,六口镶嵌在墙体中的大炒锅以及有序摆放着的晒叶架,无不显示着与好茶所匹配的清洁的卫生环境。我想买些茶叶送给朋友,周加彪建议我顺便亲手体验一把制茶的过程。说话间,他已将藏在内屋的大灶烧好,待锅温达320度时,他放入了晾好的鲜叶。体谅我人瘦肤白,他先将叶儿翻炒到一定的程度,待不容易糊锅时,交到了我手上。之后,我们一起揉叶一起晾晒,虽然我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拾得要领,却也收获了劳动的快乐,流了汗,且帮小周兄弟把这片古茶宣传于更多的人。
被云南多地茶农封为“茶博士”的刘丹烨在现场为我们讲授了不少茶叶品鉴知识。我品着周家明前茶淡而悠长的香,心已飞往与好友一起分享的快乐时光……
和尚田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大亮山林场与旧城热区之间,距离施甸县城50公里。从县城出发,一路行驶30公里即进入善洲林场林区,到达善洲林场干部学院后,继续沿旧城热区方向直下七公里即可到达和尚田古茶园。
来源:水墨施甸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14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