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位于云南省西部美丽的澜沧江畔,蕴含“昌盛安宁”之意,地处大理、保山和临沧三州市结合部。昌宁地跨东经99°16′—100°12′,北纬24°14′—25°12′,年均气温15.3℃,年均降水量1247.7毫米,森林覆盖率达60.43%,属澜沧江水系与怒江水系的连接带,有“一山分二水,滴水飘两洋”的自然奇观。境内立体气候明显,昼夜温差较大,空气洁净,碧水潺潺,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为茶叶生长和品质提供了忧裕的条件。
昌宁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叶百强县、中国首批四大优质茶基地县、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优质红茶示范县和全国十大魅力茶乡。昌宁茶叶具有生态健康、经久耐泡、内质鲜爽、香高持久、水浸出物丰富等特点,深受国内外爱茶人士的青睐。
昌宁茶叶简史
昌宁种植茶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从出土的商周时期形式茶罐的陶器推断,早在3000多年前的昌宁先民就有喝茶用茶的习俗。昌宁植茶历史有文献记载可上溯到宋元时期,明朝较为详尽。
《顺宁府志》记载,右文碧云寺是明朝洪武年间僧人所建,僧侣在寺庙周围及后山植茶,制成芳香馥郁、汤色碧绿的“碧云仙茶”,“状似仙桃”,相传曾入贡朝廷。明朝景泰年《云南图经志书》记载,“勐垌(今勐统)山所产细茶名湾甸茶,谷雨节前采者最佳”和“土司贡茶”等。
昌宁是茶马古道山的重要驿站,公元1639年,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到佑甸(今昌宁),还专门探访了茶马集市。在昌宁的村寨中,如今还有很多因茶而得的地名,如茶山河、茶山坡、茶铺岭冈等。盛易祥。
历经百年沧桑及发展,至1949年,全县有茶地面积15067亩,茶叶产量达30多万千克。1953年,右甸勐廷人杨德忠开始试制红茶,开启了昌宁制茶工艺探索之路。同年,采茶能手李翠英被评为“全国三八旗手”,在北京受到了毛泽东主席接见。1958年,建设昌宁红茶厂,且当年建成投产,并荣获周恩来总理签署的“奖给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的奖状。同年,昌宁一中学生给毛泽东主席寄去了自制的茶叶,得到中央办公厅的回函鼓励。其后几十年间,昌宁红茶厂成为全省十二个重点制茶企业之一,荣获”云南省先进企业”等众多表彰奖励,接待了来自四面八方、络绎不绝的参观考察人员。
1967年,茶叶技术员杨德选参加中国茶叶专家组赴非洲马里开展技术援助。1982年,新华茶厂厂长李洪昌参加团中央第三批中华青年研修考察团赴日本研修。1987年,世界银行专家戈林(美国)、纳塔尼尔(斯里兰卡)等到昌宁考察茶叶,开启了外国人到昌宁考察茶叶的先河。
其后,还有日本、德国、印度等国专家和客商到昌宁考察,给予了“自然条件好、品质优良、可加快发展”的评价。2016年,全县茶地面积达30.03万亩,产量达24220吨,工农业总产值达16.49亿元,是全省、全国重点产茶县。在温泉、漭水、田园、翁堵建成了一批标准化茶园,发展了昌宁红茶业集团公司、龙润公司、尼诺公司、黄家寨古树茶厂等一批知名品牌,成功申报获“昌宁红茶”地理商标和地理产品保护认证。昌宁县是云南省首家出口茶业质量安全示范区。
昌宁古树茶资源优势
昌宁古茶树资源十分丰富,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漫山遍野自生茶”,高海拔低纬度的特殊区位,深厚的腐质酸性土层和澜沧江水系的滋润,为昌宁生长优质茶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唐代茶圣《茶经》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指出了古时南方有茶的历史起源,唐代樊绰所著的《蛮书》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发”。蒙今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是现在的景东县一带,而昌宁正处于“银生城”附近“诸山”之中。
1940年出版的《云南行政纪实》记载:“昌宁境内百年老树触目皆是”,充分说明了昌宁古树分布广泛、数量众多。新中国成立以来,古茶树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在计划经济年代,古茶树由于经济效益不高,更多是成为四盘植树和生态所用,甚至有因遮地夺肥和燃料匮乏的缘故被刀砍斧劈,遭到毁灭。直到21世纪初随着古茶业的升温,特别是近几年古茶资源的“一树难求”、茶价万元的需求,重使这些经历千年风雨、躲过浩劫的古茶树得到了尊重和保护。
据普查,全县有11个乡镇分布着48个居群,分布面积4.9万多亩,有古茶树20余万株,品种分为野生茶和大理茶,栽培型普洱茶和两者杂交之后的过渡型,其中野生大理茶7万多株,栽培型普洱茶13万多株,过渡型茶树1万多株。这些古茶树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2700米之间,基部干茎最大1.18米,植株最高16.8米。漭水黄家寨是栽培型普洱茶居群,联席村芭蕉林是典型的野生大理茶,石佛山居群是过渡型明显的居群。
2006年,县人民政府邀请了中国茶科所虞富莲研究员、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专家蔡新教授和云南省茶科所王平胜研究员等专家对11个点的古茶园和最大古茶树考证,结论是:在昌宁县生长的古茶树植株不亚于云南省已报到的千年以上古树茶,表明昌宁利用茶叶历史悠久,昌宁是名副其实的“千年茶乡”。同年,国际茶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院士陈宗懋专为我县题写了“千年茶乡.昌宁”字匾。2016年11月,昌宁邀请中国茶叶研究所虞富莲研究员、云南省茶科所王平胜研究员和何青云副研究员等专家对现遗存与右文碧云寺的古茶树进行调查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昌宁县属我国茶叶最适宜生长区,地处茶树原产地中心,碧云寺古茶树属栽培型灌木小叶种,种植于明朝洪武年间,树龄在600年以上,对昌宁茶文化发掘整理具有重要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古茶市场的繁荣和兴旺是茶界盛事,也为古茶树生存和保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昌宁县成立了古茶树保护与开发协会,制订了《昌宁县古茶树保护技术规程》,对黄家寨、茶山河、芭蕉林、老寨子等古茶园开展了局部保护工程。在湾岗村、明德村等地对古茶树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对重点古茶树和古茶园进行挂牌保护,把科学采摘、合理留养和品质研发当作重要工作来抓,有效的维护了古茶树资源的完整和健康成长。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14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