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行业好好做茶才是大道,不然玩着玩着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所谓的好好做茶就是要专注于茶的同时,还要好好运作。
特别是在普洱茶行业更是如此,很多人十多年前开一个小店卖茶,十多年后还是一个店。虽然日子还过得去,但说句实话,真正对于想做大做强的人来说,这无疑是在养老,或者就等同于慢性自杀。
这样的话还不如早早的关店,不用早早的就来守店,也不用很晚的才回去。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别人一个机会,更不用占着坑位。但往往这样的人在普洱茶行业还不少。
你说他茶叶做得不好吧,还过得去,你要说多好吧,还真不咋地。因为每年上茶山收料都懒得去,一想着来回的开销和收料的成本,头就往回缩,还给自己找借口,今年料子不好,料子贵。这种人越做越好做的话才怪了,除非你有强大的资金或者渠道支撑你,不然都不可能。
但问题是,作为做茶的你,连成本都不愿意下放,谈何赚更多的钱呢?还怪茶叶市场和行情怎么怎么的不好……其实做茶本身如果连什么事都不做预备,都不行动,怎么可能做得起来,越做越好嘛?
那肯定是做不起来的!料子贵,可以少收点,但是不能不出手,不能不行动;料子不好,那就多跑茶山,多跑茶农家,多花时间去找。
有量那就尽量的做量,量起不来就做质,做精做好,不要只想着这里扣点、那里扣点,过于精打细算未必是件好事。在做普洱茶的道路上,该花的钱还是要学会花,不该花的不好轻易花,看似节省了几百块几千块,但从长远看,省下来的永远没有失去的多,况且有时候在标榜自己是在节省成本,实际上就是舍不得钱。
所谓的节省成本,其实是整个运作环节中缩减了庞大的开支或提高效率来扩大了收益,而不是在某个节点上省钱就是节省成本了。
虽然细算和精算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运作方式,但凡事算得太精的话,格局就不会太大,那么在遇到大的方面,你就很难下手的,甚至不敢下手。因为格局和眼界,甚至做事的手法已经束缚你。那时,你认为对的就是对的,其实对的也不一定对的,错的也不一定就是错的,全然在于事情发展的形态。
即便是茶叶原料供应链非常好,你后期的成品制作,市场推广,产品的出货渠道你也是脱节的。那么最终导致的就是,不管市场好与不好的时候,你还是做不起来,还是延续着原来的那一套方式在做,永远都是一个店。更别谈什么茶叶品牌的设立和建设,甚至扩大了,只可能成为一句谈资,而非事实。
所以,在普洱茶行业,要想活下去,做起来,做大,除了天时地理之外,更重要的是人和,而人和更多的是人为因素,是还能控制的,全然在于怎么做。
其实做生意,环境再不好的时候照样有人做大做强赚到钱,环境再好仍然有人做不好。那什么时候才是最好,什么时候才是最坏呢?其实没有最坏,也没有最好的时候,只全然看你怎么做,不仅是普洱茶,其他行业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