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茶,稍微关注名山古茶的人大概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讯息:某某山某某寨的一颗树卖了几十万。
大部分人对此类信心大都嗤之以鼻,在他们心中,这不过是一场作秀罢了,如此炒作,自有接盘侠上钩,尔后功成身退,自然盆满钵满。
我以为不然,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但就算有人因此受利,买茶的人定然也认为是物有所值的,君子欺之以道,更何况品饮如此高端茶是全方位的享受,吃亏等事,不存在的。
名山名寨,单株单采,身价几十万,何以如此?归根究底还是:名山茶是否有存在的意义?
名山名寨,单株单采,无疑是品类细分到极致的体现,从某种角度来说,品类的无限细分,自然有相应的人群来匹配,唯一的一点就是这样细分有没有意义。答案是必然的。
宋人蔡襄有《茶录》一书中有言:
“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隔溪诸山,虽及时加意制作,色味皆重,莫能及也。又有水泉不甘能损茶味。”
书中所录,“北苑凤凰山”也就是宋朝时期的贡茶产地,另外“隔溪诸山,虽及时加意制作,色味皆重,莫能及也。”一句就是说,隔着溪水的诸个山头,虽然采摘时令、工艺都没有问题,但口感是完全达不到“北苑凤凰山”的。
其实山头茶发展至如今这个现状,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水到渠成。
但无论名气再大,滋味再好,古茶终究是要入口的东西,所以就涉及到一个高端茶的标准问题。
至于高价茶是否是高端茶,时人莫衷一是,小编则不敢苟同。名山普洱发展至今日,早已脱离了单一的品饮价值,古茶之承载,往往有历史的分量,有文化的厚重,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人前仆后继的去探求。
引用一位作家的话:
茶是平凡的物质存在,又是高尚的精神享受;茶是百姓的寻常必须,又是国家的“经国大事”;茶犹如穿越千古风骚的耆老,又如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壮。
当然,这都是后话,而最起初都要搞懂的问题是:什么才是高端茶。
在这一点上,我比较推崇北宋宋徽宗《大观茶论·鉴辨》中的一段论述。
“色莹彻而不驳,质缜绎而不浮,举之则凝然,碾之则铿然”
色应该说的是茶汤的汤色,汤色要“莹彻而不驳”,莹即亮,彻即通透,驳即杂色,也就是说精品汤色宜“晶莹通透”;质应该说的是“汤感”,汤感需“缜绎而不浮”,缜即密,绎即不断绝,浮即薄,正是汤感醇厚,口感绵密,生津不绝;
当然宋朝的制茶方式与现在不同,这只是大概理解,上好的名山古茶,常有“色香味韵气神”六大品评参数,无论品评标准如何,最重要形成自己的品饮体系,无规矩不成方圆,无体系,自然品不出是否高端。
除了形成自己的品饮体系,还会因为品饮时的心情,一同品饮的人等等诸多因素相关,当然啦,茶是用来满足口腹之欲的,如果能跳过这些直达内心深处,必然也是高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