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石昆牧:论述普洱茶文化的基础构建问题
2014年05月21日

石昆牧:论述普洱茶文化的基础构建问题

石昆牧老师写于2009年的一篇短文,论述普洱茶文化的基础构建问题。在年后的今天看来,往昔的乱象一如既往的存在于普洱茶产业之中,因此,这篇文章就十分有必要再度提及了。原文,说茶网转发如下:

曾于2005年说过“普洱茶还未凸显其文化”,这句话来源是因为我提出质疑普洱茶没有完整的自有体系,2005年以前普洱茶审评标准极其怪异,生茶是绿茶标准、熟茶类似红茶评鉴,品鉴及冲泡器具使用绿茶与乌龙茶类的盖碗、紫砂壶,甚至连何谓普洱茶都搞的沸沸扬扬,香港人说“云南只是生产半成品”,云南人说“普洱茶云南人说了算”,都是名与利的纠葛。

绝多数人无法辨识云南阿萨姆种与中国小叶种,在茶种都无法辨识的情形下,普洱茶谁说了算?至今如此。近年又争议纯料与拼配,我则不断询问“谁品鉴的出纯料?”无人能答的情况下,拼配与纯料有意义吗?纯料就代表普洱茶精髓与文化?以前的“布朗山茶区纯料”涵盖现在的布朗山、广别、贺开、班盆、老曼娥、班章等现在“村寨纯料”,真能分辨这些村寨?以前的“南糯山茶区纯料”包括现在半坡新老寨、石头新老寨、姑娘寨、ㄚ头寨等“村寨纯料”,谁能区分?以前“景迈茶区纯料”包含现在的勐本、景迈(大坪掌)、翁基翁洼、芒景芒洪、帮坡几个“村寨纯料”,谁能区分?怎样才是拼配?如何的标准才是纯料?自己都没有办法区分,如何说纯料好或是拼配优?

目前见到市场上许多茶商所标榜的推广普洱茶文化,我则时常问“普洱茶文化是什么?”无法辨识茶种(阿萨姆)、不了解制程、未经历陈化与仓储、更不懂审评,我真不知道他们追求的文化为何?把毛茶收过来,请精致厂代工紧压后销售,这就是普洱茶文化?

所谓「文化」就是文明的总和,在我理解的“文化”说的直白些,就是在了解物质的本质之后,进行说明、包装、推广、广告、营销,也就是一连串的商业行为所组成某总精神性“文化”;没有文化的商业俗不可耐的市侩,没有商业的文化则难以支持甚至无法存在。不需要太过于道貌岸然的鄙视商业,而商业也不能没有专业、品味,过于近视短利。

普洱茶,没有专业只是商品,没有文化则只是农副产品。普洱茶文化的体现不应只是收购毛料、紧压的茶贩行为,而应是在彻底了解普洱茶本质之后所做的推广营销。试想一下“红酒文化”可以借镜,为何市场追求年份(与长短无直接关系)、酒庄(制程仓储)、品饮器皿、品饮环境、存放环境?这些要求事实上普洱茶也都如此,只是目前都未被凸显。喝茶的人您了解多少?卖茶的人又能说明与推广多少?还在争议干湿仓、纯料拼配的,都还不知道自己了解什么、不知道什么,就好像是在超商、小贩卖红酒的酒贩,难以找到普洱茶文化的真谛。透彻了解普洱茶茶区、茶种、生长型态、制程、环境、仓储、冲泡等等形而下,才是进入普洱茶文化的开始。(作者:石昆牧,来源:经典普洱)
 12.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