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西双版纳为何有那么多古茶山、古茶园?
2014年05月21日

西双版纳为何有那么多古茶山、古茶园?

云南省茶科所有资料表明,直到1950年西双版纳还有10万亩明清时期的古茶园,这已是清末普洱茶衰退后,茶园损毁不少后的数字,这10万亩古茶园就是明清时期普洱茶的原料基地,贡京城、送西蕃、铺东南亚、销英法都是靠这个大仓源(六大茶山有几十个老茶号加工这10万亩茶园的原料),没有这10万亩古茶园作基石作资本,普洱茶用什么去展示历史,用什么去铺盖国内外市场,又如何能在清代辉煌一百多年?名重天下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含有历史积淀,更还有规模与量的数标在内。

西双版纳为何有那么多古茶山、古茶园,这些古茶山、古茶园是如何形成的,是山民们自发种的,还是受指令所种?这些古茶山、古茶园形成于何时?

依据《明史》《明.滇志》及谢肇淛的文章来分析,明代西双版纳应该实施过大规模长时期种茶的计划。举例来说,对边境线上所有有古茶园的村寨作细察,所有古茶园包括500年以上的古茶园竟如今人种的一般,没有哪一块连到境外去,有的地方边境线就是一条小溪流,两侧都有哈尼族寨或布朗族寨,奇怪的是,西双版纳一侧的寨子有大面积古茶园,而境外一侧的寨子则不见古茶树,这种布局与现象不是自然之障,而是人所为之。一样的山脉,一样的土壤,一样的民族,同宗同源,为什么国境线两侧会有完全不同的情形?

透过这种现象,一个久藏的历史画面显露出来了——将茶叶作为一个大产业来发展,号召各民族村村寨寨种茶,曾是西双版纳车里宣慰司从明代开始推行的一项指令性计划,明代是西双版纳15个大茶山基本形成的年代(包括澜沧县景迈茶山在内,景迈茶山两百年前属车里宣慰司管辖)。

对照今天西双版纳州的古茶园以及明代有关西双版纳(车里)的文献、史籍,再对照中国历史地图云南分册便会发现,西双版纳现存的古茶园不折不扣的全在明代车里宣慰司的辖地上,西双版纳州今天南部的国境线与明代车里宣慰司管辖的地域线大致相同。依据古茶园分布情况可以断定,明代车里宣慰司辖地上的每个山寨都在种茶,今西双版纳山区四百年以上的古村寨都有古茶园,凡有千亩以上古茶园的地方附近都有四百年以上的古村寨便可证明这一点。

简单带一下历史背景,相比周围的其他宣慰司(老挝宣慰司、八百宣慰司、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明代车里宣慰司与中央朝廷关系很好,即有一个相对长久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形态。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背景(政治动力)就是,明朝从建立自灭亡的两百多年间北疆战事不断,为了对付蒙古的侵扰,每年都要用大量的茶来易马备战,明朝初年朝廷就制定了极严的茶法,在四川、云南与西蕃的交界处的雅州、永宁设有茶马司,以茶与西蕃人易马,即明朝对茶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也是催生村村寨寨种茶的直接和最核心的动力。

车里的10万亩古茶园,决不是山头上的哈尼人、布朗人、拉祜人、攸乐人等随意、自发、盲目种成的,它与车里宣慰司和中央朝廷有关系,有政治因素和指令作为在里面,如此大的规模与产量如果没有车里宣慰司来协调如何销?

除此之外,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持力还在于,车里的地方首领们对辖地的管理是有历史功绩的,这片土地没有分裂割据的现象,这里的民族关系和睦,社会生态长期稳定(这一点也是其他地方所不能相比的,如原普洱和思茅地区的民族关系和社会形态则会动荡得多了)。

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只有车里宣慰司1个!由此可知,今西双版纳(明车里宣慰司)的大规模成片种植的古茶园,开始于明代(云南全境自明洪武十五年即1382年归顺明朝)。西双版纳(车里)是普洱茶的孕育地、原产地和主产区。
 2-140523192I2608.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