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藏茶之都”东莞靠什么赢得市场话语权?
2014年05月21日

“藏茶之都”东莞靠什么赢得市场话语权?

普洱茶的主战场正从新茶转向中老期茶,有关仓储地对茶品后续转化影响的争议愈演愈烈。“藏茶之都”东莞靠什么赢得市场话语权?东莞仓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存茶数量、品种多寡,中老期茶的转化品质可以说明一切,没有什么比品饮者的体验更重要。6月6日下午,广东中老期茶交流会在双陈普洱总部举行,与会代表就广东仓储年份茶出路进行了探讨、交流。

年份茶流通需要权威机构背书

长期以来,中老期茶交易靠小圈子,买家认人不认茶,市场壁垒重重,评价标准缺失,这是年份茶流通的最大障碍。双陈普洱创始人陈永堂认为,东莞中老期存量巨大,要走向市场,亟待建立地方仓储标准,由权威机构对中老期茶的品质、价值进行客观评估、背书。作为消费者,只需知道买到的老茶品质是否可靠、价格是否合理就可以了,不可能也没精力去了解仓储环境、卖家信誉等其它信息,第三方机构的背书就显得至关重要。

品饮体验是消费“痛点”

“无论南方仓还是北方仓,品饮体验才是中老期茶的消费‘痛点’。”老茶汇创始人高进文北上推介莞仓老茶多年,深知终端市场的需求。他的观点是,脱离品饮口感本身,去争论一饼年份茶的品牌、仓储地、价格都是无意义的,“有人说东莞仓不好,你有没有看到、喝到、品到东莞仓的中老期茶?没有什么比体验更重要,东莞仓的茶好与不好,品饮口感可以说明切。”盛易祥。

高进文认为,东莞藏家需要树立对莞仓茶的品质自信,“南茶北调”不是推销,而是分享;藏家与藏家联手,不是“抱团取暖”,而是各取所长,一起打好组合牌。东莞仓作为东莞的城市名片,不仅要突出莞藏中老期茶的品饮体验,更要从气候、人文、地理、生态环境等多个角度塑造立体的“大东莞仓”概念,帮助各地茶友更好地认识东莞仓,接受莞仓茶。

莞仓地位不容置疑

“事实胜于雄辩。东莞仓能有今天的地位,是靠藏家一片茶、一片茶打出来的,不是行业杂志上炒作一下广告就可以抹杀的。”茶人粤雪飞表示,评价一个区域的仓储价值,要看能拿出多少有影响力的中老期茶,拿不出好茶,说啥也没人信。

“这十多年来,东莞仓流向北方市场的中老期茶不计其数,也有不少芳村大佬经常到东莞寻找货源。可以说,东莞仓是年份茶不可或缺的供货源头之一。目前当务之急是制订中老期茶行业标准,‘南茶北调’也需要战略布局,藏家单打独斗是不行的。”龙门茶仓创始人谭文辉说。

2003年在勐海茶厂定制7222青饼“一炮而红”的德信茶业老板邱德鸣认为,终端市场对广东仓中老期茶的误解主要在于干仓、湿仓之争,主要是受早期港仓概念影响。事实上,广东仓储是真正意义上的干仓,近一、二十年来,市面上系列成为经典的干仓茶无不出自广东仓,这是毋庸置疑的。喝普洱茶的终端消费者,普遍存在“越喝越旧,越喝越老,越喝越升级”的消费惯性,广东藏家需要不断向消费者强化干仓概念,尽快出台仓储标准,只要是仓储优良的好茶根本不愁卖。

是时候一起来开仓了

将于9月下旬在厚街举办的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国际茶展上,最具代表性的广东仓储中老期茶将以集体形象向海内外客商展示。藏茶大户、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会长蔡金华表示,“是时候一起来开仓了,大家要舍得把好茶拿出来,齐心协力擦亮广东仓中老期茶的金字招牌。”

“广东仓中老期茶的消化,需要‘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广东仓的文化、实力,请进来是为了让大家喝到真正优秀的中老期茶,行业只有突破固有的‘圈子思维’才有出路。”东莞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卢树勋说。

由“藏品”到“商品”的必有之路

老茶鬼认为,相对于新茶,普洱茶中老期茶市场呈现高度碎片化状态。不同存茶区域、藏家之间理念迥异,仓储标准、出仓茶品质评价标准缺失,价格体系混乱,溯源难度大。无论区域存茶总量、私仓存量、流通交易量均处于“黑箱”状态,圈外人根本无从知晓。买老茶如同买古董,一切全靠眼力劲儿,出门概不退换,打眼自认倒霉。这样的交易模式,普通消费者自然望而却步。

广东仓也好,北方仓也罢,中老期茶要走向市场,得先走下神坛。一饼年份茶摆在面前,包装纸、仓储地、“故事”往往都是靠不住的,唯一能证明其价值的就是开汤品饮口感。不能喝的茶,拍到天价又有何用?摈弃黑箱操作,订立区域仓储标准、年份茶价格评估体系,是广东仓中老期茶由“藏品”到“商品”的必有之路。什么时候中老期茶交易做到了“认茶不认人”,这个行业就算是走上了正轨。原题:《中老期茶要走向市场,得先走下神坛》。
 11.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