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丙山茶区
丙山1960年以前叫邦丙,是邦骂和丙山的合称,又因与小黑江沿岸的邦丙乡同名,后改为丙山。丙山是一个行政村,村委会下辖邦骂大寨、丙山上寨、下寨、滚上山等几个山村。
邦骂大寨是丙山村委会的一个大自然村,有130多户人家大多为汉族,邦骂大寨离公弄大寨很近,相距仅4公里,1950年以前邦骂归公弄区公所管辖。邦骂大寨背后是座小山,翻过小山便可看见对面山的小户赛、豆腐寨、三家村等,在半山的斜坡地里全是茶园,这就是邦骂著名的大撇坡茶园。大撇坡茶园是邦骂现在保存下来的面积最大的古茶园,至少还有300亩。,根据村里的老人回忆推算,是1880至1945年间种的。
丙山大寨现是丙山村委会所在地,丙山大寨分上寨和下寨,上寨为汉族寨,有50户人家,下寨主要是佤族,有70多户,丙山大寨是个大茶村,村子四周方圆5公里都是茶地,老茶地、新茶地已连在一起分不出来。丙山在五十年代就有很大面积的茶园,1950年至1956年都没有新种茶园,现存的都是老茶园。
滚上山在丙山大寨在斜对面与丙山大寨隔河对望,滚上山这个地名听起来令人发笑,丙山大寨的人说这个地名的由来和一对相恋的青年男女有关,不知那年,山下寨子有一位姑娘不听父母的劝阻,决议要与自己相爱的人在一起,父母一气之下甩出一句话:“滚上山去!”从此这对青年就在此居住了。滚上山是个以汉族为主的村子,有86家住户。滚上山在邦改与丙山中间,邦改和丙山都有古茶园,滚上山也同样有。1958年至1980年滚上山同丙山、邦改一道种了大量的新茶园,茶籽从冰岛、公弄、邦木引来,全是正宗的大叶种。勐库人也懂得了好原料不能都流走,现在滚上山的新茶园的茶,老茶园的茶都交到丙山大寨有勐库几家茶厂设在此的收购点。
六、邦改茶区
邦改村委会有一个拉祜族寨、四个汉族寨,个个寨都是以茶为主。走进邦改看见的第一个大寨是拉祜族寨,邦改人称为邦改大寨或邦改老寨。
邦改大寨或邦改老寨有99户拉祜族,是勐库西半山中仅次于小户赛的拉祜族大寨。离邦改大寨300米就能看到古茶园遗址,只留下一些古茶树树桩。
姚家寨是邦改四个汉族寨中距老寨最近的汉族寨,距离不到300米,姚家寨古道边就是邦改最老的茶园,可惜只保存10来棵高四五米,树围超过80厘米的大茶树,其余都是被砍去的大茶树树桩。
以寨、外寨、下寨是邦改的另外3个汉族寨,各相距半公里3个寨的茶园已接拢。邦改1900年至1980年的茶园大部分都在这一片区,双江人都知道双江1983年以前没从外地引过茶种,茶种都采自勐库本地,人们将这些茶称为正宗勐库大叶种。
邦改在1954年就设立了茶叶收购站,1957年在临沧专区派来的技术员培养教导下,茶叶的现代加工技术不断提高,茶叶的加工质量都很好,大部分的茶叶都被双江勐库茶叶公司收购。
七、忙坡茶区
忙披是傣族寨,傣语读宛波,位于南勐河西岸勐库坝子的边缘,寨子距勐库街约3公里。忙坡寨现有80多户人家,傣族有50多户,佤族有20多户,另有几户迁入的汉族。忙披在坝子最边缘,山地自忙披开始,忙披的傣族人因地制宜又开水田又种茶园。听忙披的傣族老人说,这些茶园是傣族人迁来之前拉祜族人种下的。
从忙披现在留下来的古茶树看,忙披的傣族人从迁来后一直都在种茶,忙坡寨后面那片茶园叫亥弄大茶地,忙披最大的古茶树都在那地里。“亥弄”是傣语很大的一片地的意思。1903年以前“腊丽宛波”(忙披最好的茶)每年都要送给勐库城子寨的大村官—法弄,法弄再把一部分送给勐勐土司,是贵族和统治者首选的饮品,忙披茶的名气和身价在一百年前就已酋定。
忙披寨海拨在1200米左右,比勐库坝子上的其他寨要低,不知道什么原因,忙披茶在口感和汤色上与山上的寨子不一样,很多人都不喜欢。可惜的是忙披亥弄大茶地里的那些大树1959年改造茶园时大部分被砍去,现有留下的只有二三棵了。好在忙披1958年以后新开了一些茶园,又在老茶园地里补种了不少新茶树,忙披寨现在茶园400多亩。忙披的茶园无论是新的还是老的,茶园外围的树林都保护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