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产业需要“创新”更需要“恒心”
2014年05月21日

普洱茶产业需要“创新”更需要“恒心”

1、普洱茶收藏的困境和前景
 
新中国以后,云南的普洱茶在大陆内地沉寂了五十多年,一直到本世纪初才逐步被人们发现并知晓普洱茶真正的价值。这也验证了“盛世兴普洱”这句话,随着人们的生活文化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人们才会去关注普洱茶。近十多年来,社会上对普洱茶品牌的认知和关注度越来越高,从最近几年中国茶叶公共品牌的评选中,“普洱茶”的品牌价值都是名列前茅。但是由于普洱茶地域广、品牌多,所以它在行业内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茶叶对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作用是特别明显的,但就整个云南茶产业来说,其综合效率还比较低,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茶叶亩产效益低、茶叶平均单价低、茶农收入低、茶企业的效率低、税收贡献率低。

普洱老茶的转换时间太长,而且在过去的几年里价格太高。中期茶又转换得太慢,这就使它的香气物质挥发,出现“老茶无香味”等问题。我在过去也发表过很多的文章提到过这方面的问题。普洱茶这里主要指“生普”,通过一定时间的积淀和转换之后,般可以把普洱茶安年份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我们所谓的普洱生茶也叫普洱新茶,也就是茶叶采摘下来加工以后,通过散料的存放或者压制成品存放,时间在1至8年左右,茶多酚含量28%以上,这个阶段的茶叶,其兰香、花香、蜜香等香气保留较多。茶叶内的这些芳香混合物质具有挥发性,比如当你进到茶仓库时,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股茶香味。

这类芳香物质会随着存放的时间而慢慢挥发流失,所以茶叶存放的越久,它原来的香气保留的就越少。但是茶叶通过存放,其内部物质发生转换,这样它原本的香气物质也就转化成了其他的物质,这属于正常现象。第二个阶段是指存放了8至20年的茶叶,茶多酚含量下降到25%左右,被业界称作“中期茶”。而真正的普洱老茶属于第三个阶段,就是存放了20年以上,茶多酚含量下降到20%左右的普洱茶。这是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和普洱茶行业的共识来划分的,如果把老茶的年限划分在50至60年,那么我们这一代人可能很难喝上“老茶”。所以把老茶定义在“20年以上以自然干仓形式仓储”这样的分类还是比较合理的。

至于为什么说现在市场上的老茶成了古董茶、收藏茶,甚至远离了饮品茶的本质呢?这主要是普洱茶真正存放20年以上的很稀少。因为社会普遍开始认识普洱茶是从近十来年,从2003年以后才开始大批量地生产普洱茶,目前市场上的老茶主要是由过去香港、广东的茶商向云南的些专门生产普洱茶的茶厂定制的产品。过去也没有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有投资升值这样一些的概念,所以要把这些老茶有意识、大规模地存放,是不可能的。这就导致了目前市场上真正20年以上的老茶非常稀少。目前市场上很多20年至40年的老茶,其真实性就需要商榷。盛易祥。

随着2004年之后大规模的普洱茶仓储进入行业的各个地方,据不完全的统计,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全国仓储的普洱茶应该是近百万吨。随着存放的时间增加,也许再过5至10年,真正存放了20年以上的老茶的量得到有效增加,其价格自然就会回归到正常范围。

所以我认为未来喝普洱茶总的趋势应该是以中期茶为主,因为从新茶到老茶的年限太长,按照以投资仓储的经济价值来说,存放的时间太长,茶叶价值翻倍的几率就越高。

这几年茶友圈一起喝茶,你不拿点中期茶都不好意思出去喝。所以这是普洱茶未来的大趋势,因为在2003至2009年这个阶段,普洱茶的消费是以熟茶为主,但是这几年消费“生普”大于“熟普”是一种趋势,所以未来真正受市场青睐的,将是生普经过陈化以后的中期茶。

2、普洱茶收藏陷入困境

普洱茶收藏乱象是普洱茶行业发展初始阶段的一种自然现象。2006——2008年这几年,各地方收藏普洱茶的行情比较混乱,很多是以个人订制为主,导致这部分茶的量很大,很多人收藏普洱茶,还把自己的名字做成茶叶的内飞,做成自己的小品牌。不仅没有形成品牌效应,而且这类产品在市场的流通性也非常低,个人收藏少则几百公斤多则数吨,想要真正地把这样的产品进行市场化是很难的。我认为这样分散化的收藏很不利于未来产品的流通,举个例子,当消费者真正需要年份茶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谁的手里存放了这样的茶叶,存放茶叶的人也不知道要卖到什么地方,就形成了产销脱节,信息不对称。所以最近这几年很多收藏爱好者和企业,收藏的茶叶都走向了品牌化,最起码也要找一个有知名度的企业来生产压制,才能实现产品收藏的品牌化。普洱茶收藏首先要扣除银行的贷款利息,再加上仓储的成本,所以我认为,健康的仓储升值的年增长率10%-15%左右比较合理。

普洱茶的仓储可分为干仓茶和湿仓茶。由于过去的仓储技术和条件有限,2008、2009年以前比较流行在香港、广州、深圳等高温高湿的地方仓储普洱茶,形成一种独特的湿仓味,这种味道很适应广东、香港等些普洱茶成熟的消费区,已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消费群体,而很多新兴的普洱茶市场还是对这个味道不太适应,很多北方的朋友就会觉得那就是霉味。

自然仓是我较早提出的概念。所谓干仓,就是在相对湿度不大于75%的状态下,通过自然的温度及湿度来进行仓储,干仓茶最近几年又被细分为现代化的干仓工艺,以东莞为代表大量地对储存茶叶的仓库进行现代化的控温控湿,这一类被称为现代化的干仓工艺。比如在云南,大部分地区的湿度都不会大于75%,就在这样自然温度、湿度的条件下进行仓储,普洱茶后发酵及茶多酚的衰减转换会慢些,但是通过这样的转换,茶的味道就会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某种程度上来说,控温控湿的仓储就好比标准化的大棚蔬菜,可能出来的产品比较一致,但也就缺少了品类的丰富性。如普洱、版纳、临沧、昆明都可以做自然仓的文章,因为各地的温度湿度不一样,所以同样一款茶叶在不同的地方存放几年以后转化的味道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存放环境对茶叶的后续产生的影响。

目前很多人在提倡建设自然仓,这已成为云南省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共识,也是迫在眉睫的工作。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打造一条全产业链,在过去以绿茶和滇红为主的时代,不重视普洱茶的仓储环节,生产的茶叶在一两年内必须要卖掉或者喝掉,这就导致了当时的产业链只是“基地种植粗制加工——工厂精深加工——市场消费”。而普洱茶的全产业链为“基地种植粗制加工——工厂精深加工——仓储升值——市场消费”,普洱茶真正的价值是需要通过仓储来实现,仓储以后进入市场,才能完善整条产业链。我个人认为,现在各级政府在扶持的着力点上,应该从第一、第二产业的基地和加工转化为第三产业仓储升值及消费市场的拓展,因为这个行业真正能够使它提升价值是仓储的环节。虽然仓储的环节比较复杂,因为云南从事普洱茶加工的企业特别多,很多企业在茶叶价格高的时候,就充当一个茶叶搬运工的角色,高买高卖,在茶价低迷时低进低出。这样一年赚到的钱非常有限,而真正赚到钱的是那些有资金实力、有条件的仓储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手里仓储了大量的茶叶,它们对整个行业才有话语权和定价权。这就是为什么云南虽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但在普洱茶的行业里面缺少应有话语权和定价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