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最开心的,只有真的喜欢热爱一个东西,才会尽全力去投入,坚守自己心中的那片天地,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在科技时代,大量机器取代手工,传统铁锅炒青也大量被机器所取代,但说到底呢,露天蔬菜比温室大棚蔬菜好吃,柴火灶炒的菜比电磁炉液化灶烧的好吃。这是正常的,因为这是传统的味道。其实我自己还是很排斥机器炒青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去杀青揉捻,破坏了鲜度,我觉得,天地万物,道法自然,生于自然,归于自然,应该遵循传统。但是,行业发展有时候是追求利润,速度跑得快,品质都不管了。现在,能守住普洱茶传统工艺的,也基本上是对行业对所有茶友的责任。
大厂这几年品质也越来越粗枝大叶了,中茶重组后,哪里还有当年老八中的感觉,福海茶厂直接下坡路了,龙园号也浪荡废了,大益也变着法玩花样套路,甚至就连关姐也闹着传闻要改掉下关的烟味……不奇怪,行业基本上是这样,震荡后估计还是要回归最开始的初心。
老字号大厂是被这几年新近创立的一些所谓高大上的品牌影响了,而他们其实最开始两年认真在做,这两年各种炒作已经几乎很少在做高品质的古茶了,雨水茶几乎收的都多,虽然目前市场还没看到反馈,预计过两年就麻烦了。乱子客茶业。
坚守传统,守住祖辈留下来技艺,不至于让我们喜欢的味道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业内最大的弊病就是在于真实性,这个东西其实大家心照不宣,一个本分茶商说我这是80年的茶树,遇到顾客说,不不不,我要喝300年古树,扭头就走。很多人不得不加入这个庞氏骗局里来,能左右的太多了,或是迫于生计,或是别的什么原因,这个行业坚守信念,坚守底线才最为宝贵。我在乌鲁木齐遇到一个福建茶商,他就说,我不懂茶,但是我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确确实实是很真实的情况。
好了,说回正题。常喝普洱茶的朋友对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多少都有过一些了解。云南传统普洱茶产区的制作工艺基本是遵序传统,基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鲜叶采摘后摊晾,然后杀青炒制后揉捻,接着日晒做成的干毛茶(即散茶)。
首先采鲜叶,传统制作普洱茶的原料,对等级要求比较严格。从其采摘的时间来看,一般以采春、秋两个季节的茶青为主(但也不乏有人采夏茶,又叫雨水茶);从采摘要求来看,主要以采摘一芽二叶、一芽一叶为主,其中采一芽二叶占大多数。
再看采摘后的茶青摊晾脱水。在普洱晒青毛茶的制作工艺上,鲜叶的摊晾脱水的这道工序,可以说是很不起眼的。其实不然,鲜叶摊晾工序也极为重要,很多鲜叶因摊晾的时间不到位,或是摊晾过长,会导致茶叶在冲泡过程中,叶片、茶梗出现红叶、红梗现象。在普洱晒青毛茶的制作当中,摊晾目的是在于让其鲜叶内部挥发部分水分而已,其内部物质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杀青。在茶叶制作过程中,杀青的目的是以高温钝化酶的活性,阻止茶中的酶促氧化,这一做法在绿茶、乌龙茶、黄茶、普洱茶中都要利用。就晒青毛茶的“杀青”而言,传统大锅制法,只需短时间内,将鲜叶的叶温从常温提高到80摄氏度以上则可。普洱晒青毛茶的“杀青”,是利用高温抑制酶的活性,而不是将其杀死。这是最为关键的,也是很多制茶师傅难以掌握的一道工序,“巧手”师傅至少也得三五年的历练。这也是最为考究制茶师傅手艺的关键环节。但现在很多普洱茶在杀青的时候喜欢采用高温杀青,即提高鲜叶叶温的炒制温度,将酶的活性杀死,使得茶叶的香气自然而然的提高,那么就是绿茶化工艺,通过高温炒制使得茶叶提香。
最后一点,揉捻。揉捻,即造型,为普洱晒青毛料制作最后一个步骤,主要以两种方式呈现,一个是轻度揉捻,二个是重度揉捻,轻度揉捻较为传统,力度全靠制茶师傅把控,重度揉捻多少有些激发茶本质的感觉,故个人不太建议。接下来,说说晒干。云南传统普洱茶的造法,还在于“晒”,而“晒”这道工序是用于毛料,非普洱茶成品。但是呢,现在科技发达了,晒青毛料“晒干”这道工序,几乎不用晒,大多是以“低温烘干”或置于透明玻璃瓦结构的屋顶“闷干”。无论是以“低温烘干”还是“闷干”造之,都不及自然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