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明前茶,贵如金”,这是居于时间段上的划分。因为就市场需求来说,明前茶量少,茶质也非常好,所以精贵。但是站在消费者和成品的角度上来说,明前茶又不如明后茶。为什么呢?因为明后茶才是真正春茶的主产量之所在,春茶经历过发芽阶段,最终长势旺好的其实是在明后,这就为成品乃至市场解决了很多刚需。
明前茶如果在雨水量小的时候产量是非常少的,那么导致了在后期收购原料的时候是供不应求的,加上茶商和市场的炒作因素,这就会使得价格的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需求不均,差异化增大,行情变动大,市场连贯性不强,间隙性的发展成本最终会由消费者来买单,既伤害了做茶的人,也伤害了消费者。盛易祥。
因此,对于后期茶叶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成品市场方面来说,不仅要解决“质”的问题,还要解决“量”的问题。只有这两者同时做好了,才能真正谈得上“质量”,那么很显然的是,明前茶只能做到质,而做不到量。比如今年的普洱茶春茶明前茶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虽然很多名山寨明前茶都非常好,但是受到了自然灾害(冰雹)和气候(雨量不足,干旱)的影响,导致了今年的产量没有达到预期。不管是茶商收去做成品,还是茶农卖毛料,明前茶都跟不上需求,这从利润角度出发的话,不管是茶农还是茶商来说,都是很难赚到更多钱的。
毕竟春茶热不热,除了诸多因素的结合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在鲜叶质量优异的情况下,也需要量来支撑,有了一定体量之后,最后成品市场占有量才会相对大。
如果量少非常少的话,即便是春茶的热度非常高,那么实质性的对市场没有多大好处。毕竟,最后行情好不好,还是要看成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情况。
而在清明后期,大量春茶都处于长势非常良好,采摘量非常大的状态下,既可解决了茶农“有茶树,无茶采摘”的无耐,也解决了茶商有资金而没有茶收的尴尬局面。
一旦所有的量都起来的话,那么流动性就会相对强一些,也就不会出现此处有好的春茶,此处就价格被抢高的事情发生。总体都能大量采摘,才能源源源不断输送给市场,达到相对上的平衡,也就不至于影响后续成品的面市。
而说到价格方面,一些名山寨茶肯定是继续高开高走的,不管是明前还是明后,都会往上攀升,至于能走到什么程度谁也无法预估得到。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唯一能做到的是,尽可能用最少的钱去收购这些名山寨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