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文化 > 《茶经为什么没有普洱茶》?残缺的普洱茶史料!
2014年05月21日

《茶经为什么没有普洱茶》?残缺的普洱茶史料!

东晋·常璩(公元347年或稍后)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周武王在公元前1066年率南方八个小国讨伐纣王,当时,云南的濮人向周武王敬贡云南茶。这时的云南茶,即是后来被称之为普洱茶。

三国魏·吴普《本草·菜部》记有:“苦菜一名荼,一名选,名游冬,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茶即古荼字。“益州”系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建立滇国、封尝羌为滇王,以滇池为中心,设益州郡。说明西汉时期,云南就已种植茶树。

唐·樊绰正月二十九日著《蛮书》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是唐南诏国一节度府名,治位今云南景东县,辖今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及临沧市的南部,是有关我国云南少数民族饮茶、业茶的最早记载。

《滇略》(1620)卷三中云:“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这是普洱茶第次作为专有名词出现。盛易祥普洱茶。

清倪蜕《滇西历年志》载,雍正七年乙酉,云南总督鄂尔泰奏设总茶店于思茅,以通判司其事。六大山产茶,向系商民在彼地坐放收发,各贩于普洱,上纳税课转运由来已久。“至是,以商民盘剥生事,议设总茶店以笼其利权。”于是通判朱肃上议,将新旧商民全部赶走,逗留复入者俱枷押出镜。其茶令茶户尽数运至总店,领给价值。

张泓《滇南新语》载:“滇茶有数种,盛行者曰木邦、曰普洱”,木邦叶粗味涩,冒普洱茶以愚商贩。“普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毛尖即雨前所采者,不作团,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绿可爱。芽茶较毛尖稍壮,采治成团,以二两四两为率,滇人重之。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以一斤至十斤为一团,皆夷女采治,货银以积为奁资,故名。制抚例用三者充岁贡。”在岁贡中,“亦有女儿茶膏,并进蕊珠茶。”是这时对云南普洱茶最为翔实的记述。

檀萃《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所属六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普洱茶产销处于极盛时期。

《滇系.异产》载:“普洱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较胜。

阮福《普洱茶记》上有“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的记载。这是第篇详细记述普洱茶的文献,但整篇也只有区区800余字。

茶经著作于公元780年左右,陆羽写《茶经》时,云南叫南诏国,而南诏国与大唐断交的时间为公元(752-794年),陆羽写《茶经》的二十年中,南诏与大唐正处于敌对状态。南诏国的辖地大唐人不敢越一步。陆羽没有写云南茶区,不是云南没有茶区,也不是陆羽的疏漏,而是时世限定。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圣唐灭胡专铸风炉庆贺,载于茶经,传示后人,就是明证,说明他治学严谨。
 18.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