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生茶的烘炒香
有时会出现在制作不当的普洱茶(生茶)中,是应该尽量避免的香气。
如板栗香和豆香都在烘炒香之列,烘炒香就是通过热化学作用而形成的气味。
在很多食品以及其它茶类中都属于积极香型,但普洱茶的品质特征决定了其不应经过高温,因此烘炒香的出现对普洱茶品质评价来说应减分。
烘炒香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一些含硫含氮的杂环化合物,必须在高温加工中才能产生。
普洱生茶的蜜香
蜜香在普洱茶(生茶)中较为常见,很多茶区的茶在存放过程中能长期表现出蜜香,而且这种香气持久耐闻,又易于描述和理解,因此容易被记住,具有蜜香的普洱茶也有较好的品质,有时候喝一泡蜜香纯正的茶,可以一整天都在口中留有余韵。
蜜香与花香的配合,构成了大部分普洱茶(生茶)在陈化初期的醒目特征。
形成蜜香的主要香气成分是苯乙酸苯甲酯,该物质沸点较高,因此散逸缓慢,能较长时间存在。此外苯甲醇也具有微弱的蜜甜,对密香也有一定贡献。
普洱生茶的柔和型花香
此类香气以玫瑰香为代表,一些存放了几年的生茶会表现出这种香型。这种表现在普洱茶(生茶)中的柔和型香气与鲜爽或甜醇类的较易刺激嗅觉的香气不同,让人感觉不温不火,在普洱茶中较为少见,独具特色。
所谓“兰香型”也可以属于此类,只是兰香比玫瑰香更低沉更轻柔,已接近于似有似无的状态了。
与玫瑰香相关的气味分子主要是香叶醇,香叶醇具有玫瑰香气,是在茶叶中重要的香气物质,级别较高的茶含量会偏高一些。
但总体来说,云南大叶种中的香叶醇含量较中、小叶种低,所以能表现出玫瑰香型的普洱茶极少。
与兰香相关的分子很多,当花香分子在嗅觉阈值界限上徘徊时,都可能表现出时有时无的兰香。
普洱生茶的清香
这是普洱茶(生茶)以及晒青茶最常用的一个香气描述,以其有清鲜淡然之意,与浓郁芬芳截然不同,让人嗅来有素雅之感,如深山老林、广袤草原之气,无扑鼻之香,却自然和谐,让人舒适。
不过在草原上可不要把鼻子凑到草上去闻,因为那如同公园割草机路过飘来的那阵青臭气一般,十分刺鼻。茶叶清香之所以自然,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是个浓度的问题。
茶叶的清香的气味分子构成主要是青叶醇以及一些简单脂肪族分子。顺式青叶醇浓度较高时具有青草气,而浓度低时则表现出清香,而反式青叶醇则直接表现为清香。
在加工过程中顺式青叶醇可以通过异构化作用转化为反式青叶醇。
杀青初期,随着叶温上升,顺势青叶醇大量挥发以及转变成反式青叶醇,加上一些高温下降解产生的简单脂肪族分子共同形成了清香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