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云南普洱茶文化凭啥这么热?
2014年05月21日

云南普洱茶文化凭啥这么热?

 近日,记者来到在昆明茶界颇有名气的猫猫茶书馆,见到著名的茶文化畅销书作家周重林正在忙着为购买其新作《茶之基本》的读者签名。
在这个以专卖茶书的书店里,书架上有一百多种国内外的茶学图书在售。书店经理猫猫说,从2017年2月开业至今,这个小书店已经销售了600万码洋的各类茶书。今年销售更是看好,《茶叶战争》《易武与古六大茶山》《绿色黄金茶叶帝国》《普洱熟茶教科书》等很受茶友们的欢迎,而今年2月才出版、解读茶圣陆羽《茶经》的《茶之基本》已经是第2次印刷,目前卖出了2万多册,很快要第3次印刷。
有一个千亿元的大产业支撑
“茶文化”为何会在云南兴起这样的热潮?
记者采访了几位云南茶文化专家与茶行业的企业家,他们都一致认为这得益于飞速崛起的云南茶产业。
“茶是中国人民送给世界最好的礼物——健康饮料。中国人利用茶已有3千年历史,茶树的栽培和利用都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双重价值的代表性物种。云南是茶的故乡,茶是云南各族人民对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一个代表。”今年83岁的国际著名的植物学家、中国植物学会民族植物学分会名誉理事长、中科院昆明植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裴盛基先生这样说。
在阵阵茶香扑鼻而来,密布着一个个茶叶店铺,不停地进出着车辆与南来北往的茶商、茶客的昆明雄达茶文化城,也仿佛用一派繁荣景象为裴盛基先生的话在背书。在此销售的为广大茶叶消费者所周知的“老班章”“冰岛”“昔归”“易武”等云南名牌普洱茶,不仅吸引了云南本土的众多茶叶商家,也令来自福建、浙江、广东、安徽等地茶商长期扎根在此经营。还不时有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外国茶商来此洽谈生意。
早在20世纪90年代起,云南省委省政府就开始依托众多古茶树资源优势,为打造云茶产业谋篇布局。到2015年,云南省的茶叶产值达623亿元。“十三五”时期,云南省委、省政府将茶产业列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的重点。
近年来,云南省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茶产业不断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将其视为促进农村脱贫攻坚、茶农增收的重要路径。云南省2016年出台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各地大力实施规模化强茶战略,全面增强云茶产业综合实力。2017年又正式出台了《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云南省茶产业物种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基础、产品特色等优势,到2022年,全省茶叶面积稳定在630万亩左右,茶叶产量达到40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案的第8条明确说要“加强对云茶文化的挖掘、研究和推广,大力推进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提升产业竞争软实力”。为此,云南各地深入挖掘“茶马古道”文化价值,收集、整理与云茶有关的历史、传说、传奇故事,陆续建设了一批具有浓郁茶文化特色的茶博览园、茶博物馆、茶体验店,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行动,传承普洱茶传统技艺,举办普洱茶博览会,评选云南十大名茶,培养了一大批宣传云茶文化的学者和专家,作为弘扬云茶文化代言人。
同时,全省纷纷推动茶旅一体化,促进茶产业与特色旅游、民族风情文化、绿色餐饮、“大健康”等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茶产业的生态、休闲、文化和非农价值,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新业态,推进茶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拓展茶产业功能。云南省计划到2022年,打造3个茶产业三产融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个以茶叶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园区、10条茶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建设100个秀美茶园、美丽茶乡村。
根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与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的统计,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达720万亩,比2019年增加43.3万亩,增长6.4%;全省茶叶综合产值达到1001.4亿元,比上年增加65.4亿元,增长7%,“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0%。
有一个扬名海内外的茶文化研究群体
茶文化之所以能“热”在云南,并非空穴来风。
这里,简略回首一下云南茶文化的几个大事件,无疑有助于理解茶文化为何能在被誉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云南越来越热。
1990年7月,云南大学青年教师木霁弘联合陈保亚、李旭、徐涌涛、王晓松、李林等人徒步考察滇藏、川藏交界一带的历史文化,首次提出了“茶马古道”这一后来为国内外学界普遍追捧的学术概念,在国际上引发了“茶马古道”研究及旅游热,使得“茶马古道”成为近年来一个流行海内外的标志性文化符号。
2002年6月3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云南省茶叶协会联手,在普洱茶乡景洪市共同主办了2002年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吸引了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190名专家学者参加。
2007年,国际上首个以“茶马古道”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在云南大学正式成立,推动从历史、语言、地理、文化、风俗等多角度开展了云南茶文化的研究。
在专家学者们的积极推动下,2013年3月,云南省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将省内保存完好的300多公里茶马古道路段和230个文物点(包括村落、寺庙、客栈、商号、古茶园)成功申报为全国第7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云南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首次整体列入了国家依法保护的范畴。
2011年9月,作为云南普洱茶制作技艺突出代表的“大益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11月,拥有1.8万亩古茶林的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被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这是我国第一次为一座茶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20年5月21日,在首个“国际茶日”来临之际,“世界茶叶图书馆”在西南林业大学正式成立。同时,与其相配套的古茶树研究中心挂牌,“世界茶树原产地古茶树资源展”也正式展出。它们以古今中外丰富的茶书、茶企资料和茶叶大数据为依托,以古茶树研究为基点,集研究、展示、交流为一体。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国家一级评茶师、云南弘益大学堂校长李乐骏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茶,从来不仅仅是有物质的一面,中国茶人,自古就更加关注茶中的精神力量。所谓‘君子不喝无道之茶’,自古不虚。没有什么比茶人更幸福的工作了,因为茶人的唯一产品,就是美好。”
由他创办的追求“美好”的弘益大学堂,2014年至今,累计培养学员6500余人;创办弘益茶道美学在线内容平台,收获四十余万读者的订阅与认可;发起弘益茶会500余场,公益奉茶超过50万杯,成为国内有影响的茶文化机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