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寒冬品茶,熟茶怎么泡更好喝?
2014年05月21日

寒冬品茶,熟茶怎么泡更好喝?

 寒冷的冬季,若捧上一盏温润醇厚的熟茶便再好不过了,但熟茶是一种相对难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好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怎么泡好一款熟茶,将熟茶的滋味充分调动出来,不浪费每一款好茶!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由于析出速度快,一般相对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冲泡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泡一杯汤醇味香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因茶制宜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3、适当的醒茶。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
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我们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
旋水:即注水时移动烧水器皿的壶口。其主要作用时增加水与叶底的激荡,同时提高各部位茶叶接触水的均匀性。
不旋,壶口一直固定在一个点上注水,称为定点吊水。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盛易祥。
7、烧水器皿的选择。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盖碗比紫砂壶难于控制,也因而更锻炼技术。如果控制得当,盖碗也完全能泡出口感宜人,像出自紫砂壶一般的茶汤。
四实际操作
1.置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为浓淡打好基础。
110ml盖碗,投茶7克。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说,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2.水烘:去杂味。
对于盖碗,水烘有所局限性。一则盖碗不太好烘,二则比较浪费水。烘与不烘,我们都可以通过冲泡技巧抑制杂味,提升口感。
3.洗茶:湿润茶叶,清洁茶面。
从洗茶开始,请温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定要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洗两次者,第一洗可以略提高注水点,拉细水线,降低洗茶的水温。第二洗可以适当降低,提高水温洗茶。洗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
洗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既然洗茶有清洁的考量,那就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我个人推荐直接使用烧水器皿中的开水烫盏。无论视觉还是实际效果,都更清洁。
小技巧:在洗茶温杯时,请将置茶容器开盖放置,便于杂味逸出,也便于叶底降温。
4.前三泡:抑制杂味,提升汤感。
基本方法:定点吊水,缓慢注入。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降到最低。注得够缓够稳时你会发现盖碗中水色很浅,不会像猛冲那样一下把红褐色的茶汤甚至渣子都翻腾起来。
出汤时,建议使用公道杯。这样颜色、滋味物质会在公道杯中重新融合,您会发现缓慢吊水浸泡出的茶汤很软、很粘,但没有什么气味。
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5.中间三五泡:有香有水,协调交融。
基本方法:缓慢旋水,稳定注入。不可猛冲。要把水温,以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我们才可以兼顾香、水,达到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