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芽叶比例不同,采摘后的茶树鲜叶可以划分出不同等级。
就市面上常见的传统六大茶类和普洱茶来看,讲究喝“新”的绿茶、红茶和部分白茶、黄茶,芽头含量非常高,用料比较鲜嫩;半发酵类的乌龙茶选用成熟叶制作;后发酵类的黑茶和普洱茶则以一芽多叶为原料,老叶和嫩芽均有,更有利于后期转化。
不同茶类各具韵味,随着饮茶人数越来越多,为了满足更多品饮需求,如何在提升茶叶产量的同时,还能兼顾茶叶品质?就同一株茶树/同一片茶园而言,发芽率(产量)与茶叶品质,两者之间有必然联系吗?
成长期茶树,产量较高但品质偏低
按照植物生长周期来看,茶树可分为幼苗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处于幼苗期和成长期的茶树,大部分营养物质都用于植株抽条发芽,单就茶叶产量来看并不算低。
但因为茶树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根系较浅,从土壤中吸收到的营养物质本就不多,除了用于枝干生长,茶树发芽同样也有大量的营养需求。
茶树快速生长,且发芽率过高,就会导致营养物质供不应求,每一片芽叶中的内含物质含量整体较低,品质自然会随之下降。
成熟期茶树,产量稳定,品质提升
有了一定树龄、处于成熟期的茶树,整体长势基本定型,发芽率也慢慢降低。
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的茶树根系更为发达,吸收到的营养物质也更加充分,茶叶内含物质含量更丰富,茶叶整体品质也相应更高。
喝普洱茶时常说的生态茶、大树茶和古树茶,既有树形大小之分,树龄也有明显不同。
总体而言,成长期的茶树长势旺盛,发芽率虽高,但品质并无出众之处;处于成熟期的茶树,产量降低,但茶叶品质却会有明显提升。
种植密度,也会影响到茶叶品质
除了生长周期,茶树种植的疏密程度,同样也会对茶叶品质有重要影响。
茶园中常见的台地茶,就是为了提高茶叶产量,而由人工进行干预的一种栽植形式
经过人工矮化,台地茶不仅树形矮小,并且种植密度极高。因为无法吸取充足的养分,台地茶虽然可以保证产量,品质却有高有低。
与之相反,在野外自然生长的古树茶,极少人为干预,且茶树之间间隔较大,养分充足,发芽率适中,采摘的茶叶品质也更胜一筹。
值得一提的是,从植物生长周期来看,处于衰退期的茶树,随着树龄的增加,茶叶产量和品质其实都是逐渐降低的,因此,无论品饮或收藏,大可不必一味追求树龄。
为了提升水果的品质,需要通过疏花疏果的方式,除去一部分过多的花和幼果;褚橙备受欢迎,是因为将同一面积的种植密度由200棵减少到20棵……
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看似呈反比,实则产量降低品质提升的同时,价格也大幅上涨。
茶叶种植和制作同理,处于成熟期、种植密度较低的茶树(树龄不作为评判标准),产量相对较低,但整体品质更高,茶叶价格也更贵。
因此对于茶叶种植者和经营者来说,也可以通过提高品质和价格的方式获益,而不是盲目追求产量。(本文系说茶网原创文章,作者:至夏、说茶网思思)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14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