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后蜀被平定不久,因烧杀过度被降职的王全斌“欲乘势取云南”,以地图进献。太祖赵匡胤“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划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大宋用茶叶同北疆易“陕马”,南渡以后,“陕马”来源断绝,不得不主要依靠来自大理的战马。在宋代的记录中,同云南不可以用茶叶易马,必须付现购买。原因很简单,云南有自己的罐罐烤茶,不习惯味道淡薄的小叶种茶。
宋徽宗将中国茶道发挥到登峰造极,他的《大观茶论》中的标准至今仍然是饮茶的标准,如雀舌、谷粒、一枪一旗,一枪二旗。他制定“斗茶”与“咬盏”的规则,亲自为臣下点茶。
可以发现,宋代中国茶道中,游戏与品饮是兼顾的。但对照“茶仙”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名《七碗茶歌》)中写的内容: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盛易祥。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我们会发现卢仝极为强调的品饮标准有些被忽视了。
宋代灭亡,中国茶道于是式微,正式灭绝是在明朝。有一天,住在皇宫里的朱元璋突然觉得农民制作末茶太辛苦了,于是下令贡茶不用末茶。明沈德符的《野获编补遗》卷一“供御茶”条记载,明初所贡给朝廷的茶是用宋代以来的制法做的团茶。但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九月,洪武帝为了节省民力下令不要再制造团茶,可以直接进贡叶茶,末茶于是渐渐灭绝。青木正儿考证,此时正是日本抹茶(中日末茶有相关性,不尽相同,写法也不一样)最隆盛之时。
在著名的《茶之书》里,冈仓天心曾对中国人对茶缺乏恭敬颇有微词:“我们发现明代的一位训诂学者竟不能想起宋代古籍里茶筅的形状。”这里的“竟”字强调的是训诂学者忘得快。朱元璋明初下令灭绝末茶,200年后,1586年王圻在《续文献通考》说:“元犹有末茶之说,今则闽广之地,间用末茶,若叶茶之用遍天下,几不复知有末茶矣。”
冈仓没明说,但这位训诂学家很容易查到是毛奇龄,他在《辨定祭礼通俗谱》一书中口吻的确是轻慢的:“祭礼无茶,今偶一用之,若朱礼(应该是指朱熹的《家礼》)每称茶筅,吾不知茶筅何物,且此是宋人俗制,前此无有。”毛奇龄至少有一个地方是错的,茶筅绝不是“俗制”,宋徽宗本人在《大观茶论》里定下了茶筅的形制。
(本文写作参考了邹家驹先生的《金戈铁马大叶茶》、周重林先生的《茶叶战争》《茶叶江山》等书。作者:曾园、李嘉丽、摄影_半山,来源: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