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生普和熟普,到底喝哪个?
2014年05月21日

生普和熟普,到底喝哪个?

什么是熟茶?经人工渥堆发酵使茶多酚等生化成分,经氧化聚合水解等一系列生化形成独特风味。

认真听了前两次喜马拉雅直播课程的同学,应该不难发现。上述普洱茶生熟的概念。在2004年颁布的普洱茶国家标准中,未曾提及过。

不过在2006年的云南普洱茶地方标准志中它却出现了。

3.直面生熟

再说说如何分辨生熟。

生:表面大多呈青绿或墨绿色,部分则转黄红;茶汤则以黄绿、青绿为主。

熟:表面多偏黑色或红褐色;茶汤以渥堆时间长短,从深红色至红褐色不等;口感多浓稠甘醇。

结论:生熟概念出现虽早,但最早却不是运用在普洱茶身上。吃透“生熟”的概念,是理解普洱茶的关键。

生茶之饮

1.由苦转甜

生普大多口感强烈、苦涩度相对较高。

有人问新生普能不能喝?

举个例子。就像有人问能不能吃生柿子一样?你要吃谁也拦不住你,你能接受就吃。吃了舒不舒服、能不能常吃,你的身体自然会给你反应,给你答案。

由苦转甜是生普必经的一个过程。主导苦涩的成分主要是多酚类物质。苦与涩需经时间的力量,才能逐步完成多酚类化合物的酵素性与非酵素性氧化”。

苦涩降低,淳味、润味、甜味才会上升。所以说新生普,还是得放放再喝。

2.生茶饮用

有人提出疑问:去到云南时,并没有见到当地少数民族喝熟茶,为何他们饮用的依然是生茶呢?

的确,当地少数民族以喝生普为主。但切不可断章取义,他们的饮用方法和咱们日常冲泡方式并不同。现将其主要饮用形式总结如下:

佤族:瓦罐茶 哈尼族:土锅茶

傣族:竹筒茶 布朗族:青竹茶

拉枯族:烤茶

这些少数民族地区饮用的多为散茶。并且冲泡方法与器具、天气、饮食文化、生活习惯等是配套的。

要注意无论是以上哪种品饮方式,在火塘边“烤”,都可以理解为另一种形式的“烘焙”。是转换茶性的一个过程。

3.时间成本

大家还记得上一堂课,咱们提到“国标”中有一段对熟成的定义:指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及其压制茶,在良好贮藏(十年以上)条件下长期贮存。

但坦白讲,十年以上,是今人不能承受之成本。

心态上的成本,是大家不愿等十年;另外一个方面,10年以上、品质稍好的普洱,就目前市场的价格来看,也让人无法承受。

这就是渥堆工艺产生的意义。1970年代,渥堆工艺的定型,将生茶快速人工发酵称为熟茶。

结论:没有渥堆的出现,就没有1990年代以来普洱茶蓬勃发展的局面。

熟茶之饮

1.工艺难艺

从工艺难易角度来讲,熟茶工艺要难于生茶。

因此大家会发现生茶的茶叶初制所一定会多过熟茶,很重要的一点是渥堆技术很难,不好掌握。

再从生产价格方面谈,同等原料下,熟茶成本高于生茶两至三成。盛易祥。

2.有益之处

台湾食品科学研究所孙璐西教授于2000年发表《普洱茶可降血脂预防动脉硬化报告》。

其中用到了很多数据,他指出普洱茶对于降血脂,预防动脉硬化有良好的疗效。于是很多人都在引用他的论点。

但引用时并没有说明是报告中指的是生普还是熟普。做实验,不可只知其所以然,要将具体用的什么茶搞清楚。于是多杰老师找到了孙教授所发表的原文。

拿到报告一看,其中说的很清楚。实验所用的是下关熟普沱茶,并非生茶。

换句话说,孙教授的结论并不是指生普。

3.回归之路

从市场考量度来看生茶、熟茶市场占有额。

2003年前,生茶20%,熟茶80%;

如今,生茶80%,熟茶20%。

市场的不健全,使得大多数人对熟茶存在误会。对普洱认识不客观、不健全。

很多时候,市场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信息。但是不能只以市场的信息作为知识的源泉。

市场是多变的,很多观念还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不能轻信,也不能人云亦云。

结论:喝熟茶,存生茶,敬老茶。才是普洱茶的回归之路。
 14.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