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印本纪(绿),产品未上市,江湖已有传说
2014年05月21日

印本纪(绿),产品未上市,江湖已有传说

留存至今的普洱老茶,为了便于区分,生产于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统称“号级茶”,即同庆号、乾利贞宋聘号、宋元号等私人茶庄生产的普洱茶;生产于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的老茶,统称“印级茶”,进一步细分则有红印、蓝印、绿印、黄印等不同系列,其中,绿印因为在香气、滋味、口感等方面都表现一流,具有极高的典藏价值。

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是越陈越浓越香,不仅为老茶备受追捧提供了依据,也为普洱新茶需要存放后才更适合品饮提供了佐证,尤其是普洱生茶,只有在存放数年后,核心价值才能不断显现出来。老茶供不应求,为了能提升普洱新茶的品饮价值,所以有了熟茶。

上世纪70年代,从东南亚地区到国内,从广东到云南,熟茶逐渐兴起。73厚砖(文革砖)、7581砖茶等优质熟茶就生产于那个年代,甚至7572的经典配方也一直沿用至今。

虽然与熟茶有关的佳话不少,但关于熟茶“有渥堆味”、“原料粗老”、“存放价值不如生茶”等等的诟病也随处可闻。打破偏见,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熟茶是人为加快普洱茶陈化速度的产物,熟茶在新茶时期综合表现就与老生茶非常接近,因此做好一款熟茶,最稳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选定一款公认的优质老茶,模仿它的用料和拼配工艺,进而去呈现出与其类似的香气、滋味和口感。

印本纪(绿),就是这样的一款熟茶。印本纪(绿)以50年代经典印级茶绿印为标的物,香气、汤色、滋味、汤感,甚至是叶底,都与绿印非常接近。

▼ 2017年10月13日,五正熟茶品鉴装品鉴会,也是印本纪(绿)第一次“非正式”品鉴会。虽然没有过多的讲解,通过现场品饮,茶友们仍然领略到了印本纪(绿)的独特之处:不太像熟茶,反而更像一款存放多年的老生茶。

▼ 2017年11月3日-6日,印本纪(绿)亮相苏州茶博会,300余位茶友慕名而来,现场品鉴印本纪(绿),并达成了“像老生茶一样的优质熟茶”的共识。

▼ 2017年11月4日,印本纪(绿)山东淄博品鉴会成功举办,30余位到场茶友,再次给予了“虽是一款熟茶,却像极了老生茶”的肯定。

在五正熟茶全国各地的经销商茶店,茶友们也以印本纪(绿)为主题,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冲泡和对比。茶汤似“鸡油”,溶出更快,像老生茶一样的生津和回甘,气息上也具有老茶的特性……所有描述都将印本纪(绿)与老生茶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140523195234Y3.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