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至今的普洱老茶,为了便于区分,生产于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统称“号级茶”,即同庆号、乾利贞宋聘号、宋元号等私人茶庄生产的普洱茶;生产于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的老茶,统称“印级茶”,进一步细分则有红印、蓝印、绿印、黄印等不同系列,其中,绿印因为在香气、滋味、口感等方面都表现一流,具有极高的典藏价值。
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是越陈越浓越香,不仅为老茶备受追捧提供了依据,也为普洱新茶需要存放后才更适合品饮提供了佐证,尤其是普洱生茶,只有在存放数年后,核心价值才能不断显现出来。老茶供不应求,为了能提升普洱新茶的品饮价值,所以有了熟茶。
上世纪70年代,从东南亚地区到国内,从广东到云南,熟茶逐渐兴起。73厚砖(文革砖)、7581砖茶等优质熟茶就生产于那个年代,甚至7572的经典配方也一直沿用至今。
虽然与熟茶有关的佳话不少,但关于熟茶“有渥堆味”“原料粗老”“存放价值不如生茶”等等的诟病也随处可闻。打破偏见,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熟茶是人为加快普洱茶陈化速度的产物,熟茶在新茶时期综合表现就与老生茶非常接近,因此做好一款熟茶,最稳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选定一款公认的优质老茶,模仿它的用料和拼配工艺,进而去呈现出与其类似的香气、滋味和口感。(来源:五正熟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