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洱茶水深在哪里?
除以前的惯用虚假手法外,个人觉得现在主要深在“名不符实”,包装名称与茶品不相干,在卖包装纸、在卖名字,几乎每个茶店里都摆卖着老班章、冰岛、昔归,可实际卖的茶饼里到底又有多少与这些名字相吻合的茶呢?那么多开茶店的老板到底有多少真正的懂老班章、冰岛、昔归等名山茶?更不要说古树纯料了。毫不夸张地说昆明茶叶市场开店卖茶的“老板”,正宗老班章、冰岛、昔归三款古树茶都喝过的能占三分之一?贴商标的卖法已是业内心照不宣的事。
其次深在“创新”名词卖,本来是制茶时拣出来的不合格品“黄叶”“茶梗”,应作垃圾处理,取个“金叶”“金杆”,还卖高价。制茶留下的茶末(只有病虫害的叶片才容易碎),最多压成工艺品观赏,取个“迷你沱”,仍卖高价。“单株”,从采摘到制成成品过程中不混杂,可能性比较低,是根据你的需求来取名满足需求的卖法……
名山、古树、头春,卖的是包装纸,不是名副其实的普洱茶,不淹水、不陷坑、不交学费可能吗?
二、普洱茶需要用心研习
普洱茶有着独特的魅力,一山一韵,越陈越香,不仅有色、香、味,还有气(体感)、有韵(后韵)。同一茶品,同时由不同的人冲泡,滋味都大不一样,甚至同一个人用不同的手法冲泡,也可以泡出不同的口感。盛易祥。
这也符合普洱茶作为“食品”的特性,变化万千,风韵无限。但不是难以琢磨,无从下手,神乎其神。普洱茶作为“食品”的形、色、香、味、气、韵等均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作为一门功课,入门者和爱好者,需专心致志,认真研习。
喝透普洱茶有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茶颜观色,豁然开朗,须对普洱茶有个感知,梦里寻她千百度的过程,而且必须用心感悟。哪门学问不是如此,与大白菜的滋味、吃法、做法,原理相通。普洱茶高手能从喝完的茶渣(叶底),告诉你前面香、味、气等的成因,就是靠勤学苦练,见多识广,经验积累。
三、找对人买对茶少交学费
现在普洱茶圈子已形成不是熟人不试喝,不掏腰包买茶的惯例。本不应该如此,但学费交多了,也就学乖了。
找对人,是找到这个鱼目混珠市场中可以信赖的人,普洱茶市场信人比辨物重要。物之所以不真,是人有问题。但找到良师益友得靠运气。与老徐相识相交,纯属偶然。早起上班的地铁上,翻看“今日头条”,听“老徐谈茶”觉得很靠谱,听看几期后特地找到他店里喝茶鉴茶。都生于六十年代初,都有过考大学似中举、工作党安排单位抢着要的经历,无形中增加了几分信任,听他找茶制茶的经历,增长见识。但真正服气的还是品鉴我的一款茶时,他的“你这个不真,喝我的看看”。说不真简单,拿出标准样就得有底气了。
云南普洱茶与十里不同天一样,名山林立,名品甚多。个人认为,喝大片区买真品好些,找到买来片区真品,一饼一饼认真喝,最好拿张纸记下泡数、香气、口感,喝到熟悉特性记住特征,再转到另一片区或山头。功夫到自然成。
当然,三五茶友聚集一起,喝茶聊天,其中再有位民间高手指点,相互交流感受,是长进最快也是最快乐的事。非专业,无功利,就瞎聊,有用欣慰,无用别理,权作啜茶自语。(作者:老徐谈茶,来源: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