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袁衣春:扎根家乡的种茶人
2014年05月21日

袁衣春:扎根家乡的种茶人

地点:景东彝族自治县大街镇三营村

经历:初中毕业代过课、搞过运输、捣腾过陶器……聪明好学的他学样成一样,样样干得有板有眼。2002年,袁衣春正式开始与茶叶打交道,依托茶厂、成立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打“有机”牌,带领周边村民发家致富。

语录:创业的道路是艰难的,凭着信念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通过技术员的指导和当地农民的支持,这才有了东升茶厂的规模化发展。

他,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片茶山;他扎根家乡,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他就是景东彝族自治县九届政协委员、景东东升茶厂厂长袁衣春。

现年50岁的袁衣春是土生土长的大街镇三营村人,初中毕业代过课、搞过运输、捣腾过陶器……聪明好学的他学一样成一样,样样干得有板有眼。2002年,袁衣春接过快要倒闭的三营茶厂,正式开始与茶叶打交道。盛易祥。

“大街镇三营村世世代代以种茶为生,眼看着茶厂经营不下去了,维系全村人生计的茶厂面临倒闭,我们开始思考:茶厂日渐衰落是因为不懂经营管理,应该找个头脑灵活、会经营的人来带领大家继续种茶。经过仔细筛选,最终决定请袁衣春担起重任,出任三营茶厂厂长。”三营村老支书娓娓向我们道来。

刚上任时,茶厂收益不景气,付不起茶农茶款,茶地没人打理,看着整个茶山荒草疯长,袁衣春心里堵得慌,茶厂下步该怎么办?2003年,袁衣春干脆将整个茶厂承包过来自己经营,后来改名为东升茶厂。通过到各地考察普洱茶基地后发现,三营村的土壤优质、气候适宜,更坚定了他种茶的决心。

2010年,袁衣春转换思路,另谋茶园出路,开始打造生态茶园,茶园内套种山樱花,进行有机化管理。每年元旦,茶山里火红的樱花同时绽放,吸引了不少游人到此观赏,茶山也成了大街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袁衣春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2015年,袁衣春从信用社贷款100万元,用于精深加工厂建设。至此,景东东升茶厂茶园面积达1500亩,建成初制加工车间1500平方米、晒棚600平方米、精加工车间1000平方米、职工宿舍2000平方米、厂办公区260平方米。茶厂有员工106人,分别来自周边三个乡(镇)。茶厂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清洁化、卫生化的加工体系,标准化采摘,有机化管理,成为景东县内茶园面积最大、厂房面积最宽、职工最多、管理体系健全的茶厂之一。

袁衣春一直秉承“信誉和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句箴言。从茶园管理、鲜叶采摘、加工、包装、销售,他都严格把关,以质量和信誉塑造茶叶品牌,产品主要有高级绿茶、有机普洱茶、古树滇红、七子饼茶和云南白茶等。

生态的茶叶、良好的声誉,让东升茶厂捷报频传:2012年,东升茶园被列入普洱市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茶园;2014年,东升茶厂申报有机茶园得到专家认证,现正处于转换期。

东升茶厂的不断发展,既带动了周边百姓种茶的信心,也改变了三营村的面貌。2013年,袁衣春组织成立了景东东升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51户,带动周边400多户农民种植茶叶,以比市场价高0.6—0.8元/公斤的价格回收鲜叶,年加工成品茶叶90吨,总收入800多万元,仅支付工人工资和周边农户茶款就高达700多万元。

太忠镇花石村村民李加忠举家搬迁到茶厂居住已经5年,算是厂里的老员工了,两个孩子就近安排在三营小学读书,他家管理着23亩茶地,年收入5万多元。“以前住在山里,年到头种的粮食还不够自己吃,孩子上学连生活费都差点交不起,路途又远,现在好了,在厂里工作有工资,孩子上学也方便。”李加忠一边交售鲜叶一边说。

袁衣春说,创业的道路是艰难的,凭着信念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有技术员手把手教授种茶技术,从茶苗种植、修剪定型、日常管护、鲜叶采摘到加工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这才有了东升茶厂的规模化发展。2016年,他也光荣地成了一名县政协委员,在今后每年召开的“两会”上,他将积极为全县茶叶产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袁衣春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致力于茶事业,追求有价值的人生,把对人对茶的真诚大爱倾情付出,与自然对话,与山水交流,乐在田园,志在茶山。如今,袁衣春和他的东升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正迎着改革发展的春风,不断发展壮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袁衣春的山水事业、农业文章定将谱写出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2-140523192I2608.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