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性:
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与苦涩度,以强弱形容。
茶质:
专专指茶汤入口后,汤质饱满度、滑度、甜度、回甘、韵底,以及耐泡程度。以厚薄、重淡区分。
香气:
鲜叶因杀青、揉捻、干燥等制程产生香气.主要由游离型儿茶素所产生。口腔对于香气的感觉,上腭、舌面舌下、两颊、咽喉问都可能感受到,依产区与制程差异,会有不同香气与感应位置。尤以吞咽间之香气,且能有层次变化是为上品。然,普洱茶应避免上腭前端有高温烘干之甜香味,以及任何杂味。
苦涩:
茶叶的苦多由内涵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感则由脂型儿茶素所导致。一般来说,苦涩度与茶质茶性强烈厚重与否相关。然苦化甘、涩转甜的转化速度,代表茶种的适用性与制作成败。苦不化甘、涩不转甜,则可能与茶种特性及制程不当有关。
青味(菁味):
杀青温度不足,锅内温低于摄氏180度(锅外温度摄氏250度以下),或是杀青时间、总热量不足,或是杀青不透所引起。
甘韵甜质:甘与甜,是令品茶者最回味的部分。若品茶完后三至五分钟内.仍有喉头与两颊的回韵甘甜,是为佳品。
层次感:
层,重重叠叠;次,先后顺序。层次分二类:一是口中的香气与甘韵的转变,香气如何从舌面与上腭间的转换,甘韵如何从舌面、二颊,以及咽喉间的转换。第二种影日向茶质的主客观因素是每一泡茶汤香气口感的纵向转变。层次感通常容易出现在拼配茶与优质纯料茶菁。
烟熏味:
少数民族传统制程中,揉茶后、毛茶干燥期间阴雨或是夜间无日照时,会以炭火低温熏干,或是受到房间内烧柴火影响,木炭烟熏味由此而来。
烟焦味:
普洱茶产量异于一般茶品,一种茶品动辄数千公斤,甚至数万公斤。在鲜叶杀青过程,无论温度是180度左右或是210度以上,因为滚筒杀青时,数量通常很大、较少整理杀青滚筒,所以很容易产生内附茶叶焦炭现象。而在风筛分级时,这些茶叶焦炭的黑色颗粒多已掉落.且国营厂时常会使用非当年度的茶菁,在经过储存搬运过程,这些颗粒也会减少,焦炭味也会降低。最后毛茶与成品干燥使用烘干,因为抖动与高温的影响,焦炭味与黑色颗粒就会消失殆尽。
樟香:
坊间称香港仓储茶品,青壮叶生茶在一定时间的高温高湿储存与退仓后,茶汤所产生的特有香气;若茶品年份较短入仓较轻则为青樟香,若年份较老仓储较轻称之野樟香,若为30年以上老茶入仓较轻则称之为淡樟香。
兰香:
同樟香形成原因,坊间称稍有年份、入仓较重的生茶品,茶品受温、湿度影响较大,汤色相对较深,叶底色泽亦深但柔软不黑硬。
参樟香:
青壮叶熟茶置入高度湿仓环境,刚出仓时杀菁特有类似樟树参香混合香气。
枣香:
老叶或级外茶经过轻度渥堆、轻度湿仓处理后,在没有入仓或很轻的仓储下茶菁茶汤所产生类似红枣干香气,在某些特殊茶区容易出现。
龙眼味(桂圆味):
早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青壮叶轻发酵渥堆茶品,如早期7562、7563、8592、凤凰熟沱、临沧熟沱等等,在没有入仓的情况下,茶菁味道类似龙眼干的味道。
荷香:
特级或细嫩芽熟散茶经过轻度发酵渥堆、轻度湿仓处理,茶菁所产生类似于干燥荷叶香气。
参香:
基本上为茶叶木质化香气,以陈年老熟茶居多。青壮茶叶品经过高度湿仓,或是经中度湿仓经过长时间退仓后,茶汤口感产生类似于人参香气,尤其冷汤更为接近。盛易祥。
木质化:
茶叶经过高温、高湿、不通风环境储存,茶叶内含物质多为破坏或氧化殆尽后,茶品浸出物质,只剩高比例的水溶性纤维物,称之“茶叶木质化“。
锁喉:
品茶过后,咽喉间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快感。普洱茶锁喉口感主因有四,导致的锁喉感觉各有差异。
1,仓储环境问题:高温高湿或不通风环境都有可能导致锁喉;或者茶品没有包装与容器,放置于空气中,快速氧化出现油耗味时,也会出现锁喉现象。
2,制程高温干燥:成品高温干燥,或是刻意焙火加温也会导致锁喉。
3,成品日晒干燥:成品单饼直接日晒干燥,或者未完全干燥前包装整筒干燥,都会引起锁喉症状。
4,不当拼配:因拼配茶区所导致茶质冲突,亦会导致锁喉感。此种状况较为少见,只发生在新制生茶,待陈化数年后锁喉感会消失。
收敛感:
品茶后,舌面与口腔四周出现紧绷感、高度苦涩感。此通常与制程或茶质有直接关联,为茶碱与脂型儿茶素大量溶出有关。此现象不代表茶质优劣。
汤氲:
氲,意指“天地间和合而盈盛的气”。笔者形容茶汤上所产生如薄雾般的气体为“汤氲”。茶汤内有一些脂溶性物质,如脂肪酸、类胡萝卜素,以及一些挥发性香气成分,这类浸出物质比重较轻,漂浮在汤面之上。因汤面为脂溶性物质为主,若导致茶汤上下温差大时,在汤面上就容易产生汤氲。汤氲的多寡与茶质有间接关联,但不见得完全正面相关。
影响汤氲的因素:
1、茶汤浸出物中,脂溶性物质的多寡。
2、汤色越深,容易产生对比,较易被发现。
3、冲泡时汤水温度越高,瞬间浸出物质较多,越容易产生。
4、气温较低、气压偏低时,也较容易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