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对冲-压箱底的反“忽悠”试茶法
2014年05月21日

对冲-压箱底的反“忽悠”试茶法

  最近空谈了一些“厚”、“层次”什么的。结果能力不济、词不达意。见笑了。

  还是回归本行,搞点儿照片来看看。顺便说说我压箱底的防忽悠技术。

  兄弟我感觉迟钝,耳根子还软,一言以蔽之就是最容易被忽悠那个群体里的。说起惨痛经历,那真是不堪回首啊!唉……别提了!

  后来就给逼出一招来:

  把两个茶摆在一起。对冲!

  对冲不是喝完一泡再喝一泡,而是两泡同步一齐喝。

  茶就怕比,一比就知高下。

  注意:这种方法不够天人合一,潇洒自然。所以大师不宜。

  准备两个一样大小、质地的盖碗;两个一样大小、质地的公道杯;两个一样大小、质地的品茗杯。再准备一块带秒针的表。

 

  然后游戏开始。

  先给甲茶注水。掐好时间,再给乙茶注水。然后甲茶出水。再掐好时间,乙茶出水。注水和出水的动作尽量简单、一致。简单来说就是让两个茶的整个冲泡过程完全一致。

  然后开喝。

  喝,有个技巧:如果先甲后乙,那么一定要倒过来,先乙后甲,再试一次。

  这么交替反复。一泡接着一泡来。

  交替的原因很简单:好茶会压住烂茶。

  您会发现,两个茶连着喝,结果会很好玩。比如:

  喝了甲再喝乙,发现乙没香味,只有杂味——甲比乙香气纯正饱满。

  喝了甲再喝乙,咽下去之后等一下,回来的香气还是甲的——甲比乙香气持久,深沉。

  喝了甲再喝乙,乙茶只有水味没茶味——甲比乙内涵物质丰富。

  喝了甲再喝乙,口干舌燥;喝了乙又喝甲,满口生津——甲“活”,乙“呆”。

  ……

  这是商家最痛恨的一种喝茶方法。他们宁肯让您喝完一款,再喝一款。

  也绝不让您左一杯,然后立刻又一杯。

  其实记忆相当的不可靠,尤其是对感觉的记忆,非常非常的不可靠。

  它甚至不可靠到了这样的一种程度。我们喝完一泡茶,立刻再喝下一泡茶,前一泡的感觉已经不能精确地记得了。

  这时商家稍加引导、暗示,顾客就上套了。

  但一同步喝就麻烦了。他完全依赖“当下的直觉”运作,一点儿都不要经验。一点点儿的差异在这种强烈而直接的对比会被放大N倍。这是一种“显微镜”式的品饮方式。因而特别适合新手、外行、票友,比如像我这样的。

  前几天在一个朋友处,拿两个茶对冲。其实这两个茶是完全同一款,仅有一年陈。只是一个精心保存在稳定的湿度下;另一个存放湿度随气候变化(但也是密封仓库存放。就是没有控制湿度。)。这种微妙的差距,平时很少人喝得出。结果那天在盲喝的情况下,人人(包括几位很少喝茶的朋友)都觉得差距太明显了。没人相信同一款生茶,仅一年内的存储经历稍有不同,就会有这么大分别。

  兄弟我自己是个对冲的爱好者。

  想知道哪个茶能耐泡?对冲!

  想知道两种水哪个好?对冲!

  想知道两种手法会有啥结果?对冲!

  想知道两个杯子哪个好喝?对冲!

  是骡子是马?简单。拉出来对冲!

  谁说茶无好坏?对冲!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多说一句。赠予好奇心比较重,有研究精神的茶友。

  对冲的时候不必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明前龙井跟陈年普洱对冲,大红袍和新生茶对冲。这类稀奇古怪的事情我都干过,而且经常干。

  道理很简单:我关注感觉本身,而不是那些名词。

  而说到感觉,我只有一条舌头,一个脑袋。喝绿茶时我用他们,喝红茶时我还用他们,那凭什么我不能把红茶绿茶摆一起喝?我想知道我舌头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也想理解为啥红茶是红茶,绿茶是绿茶。

  何乐而不冲?

  我发过好多对冲的帖子了。所发的几乎都是对冲的。这里给自己广告一下。

  下面开始今天的对冲。器具已经展示过啦。看茶吧。

  包装的假装没有,内飞的假装不在,产品说明的假装不知道。盲喝吧。

 

  继续来,上茶。各位爷您得着喽。

  第二、第七泡。

 

  第十二、第十七泡。

 

  简化图片,隔五泡一组。

  继续继续。上叶底一观。

 

  好咧。图片完毕。冒死简单说一下这么“同步”喝的感觉体验。

  这个对冲我在不同地方干过几回,结果如前面大展宏图兄所言:

  1.观色(大家也看得见啦)

  右边浅得多。从一泡到最后一泡变化很小。

  左边深得多。从一泡到最后一泡变化很大。

  2.香气

  先喝浅再喝深,深色有杂味没香。而且饮后嘴里的香气还是浅色的。

  先喝深再喝浅,后者香气爆发,盖住前面的。

  结论:右边香气更饱满,沉郁,持久。左边杂味较多。

  3.味

  冲泡较淡,都不太苦涩。都有甜润感。深色的像红茶的甜。浅色的像泉水的甘。

  4.水

  从第三泡开始,如果先喝浅色再喝深色,则深色走水。有水味+杂味,无茶味。

  浅色比较润、滑,深色总体比较柴、燥。

  5.回味(韵)

  深色喝完嘴巴干干。有燥感从上颚像喉头移动。舌面两颊有附着感。不太清爽。

  浅色那个喝完两颊微收敛。舌面一洌(紧一下)之后生津。

  6.气

  ……

  总结:深色的那个更“陈”;浅色的那个喝着更“滋润”。

 

12948210_113058320141_2.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