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生茶是晒青绿茶?哪来的发展底气?
2014年05月21日

普洱茶生茶是晒青绿茶?哪来的发展底气?

生茶是晒青绿茶?哪来的发展底气啊?

经济学上有一个“破坏式创新”理论,典型例子如首创智能手机的苹果公司,自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向披靡,原有的老巨头也轰然倒下,不计其数。但生茶当绿茶,够破坏吗?

生茶尤其是新生茶到底是黑茶(普洱茶)还是绿茶的争论由来已久,但大家看在老生茶最终也变得红汤醇浓(有人对老生茶存疑,那么时下正如火如荼的中期茶也能略证一二吧?要不,你把别的绿茶陈放十年试试看好不好喝?),跟人工渥堆发酵的熟茶倒有点殊途同归,再加上普洱茶国标的颁发,行业发展之始,相关标准有待完善,大家也就随它去了。

但此文件的颁发,把生茶直接归入晒青绿茶,未免把解决当下生茶行情遇冷下降的问题想得太简单了点?自信满满的创新式一刀切下来,不单把这十几年来各家普洱茶品牌为生茶倾注的无数心血付之一炬,也要把云南茶产业带回到解放前的节奏啊。

绿茶,没毛病

试想,如果生茶被归入绿茶行列,国内知名的公共绿茶品牌早就数不胜数,尤其是在茶叶消费日益趋向于理性的背景之下,不管是一级品牌西湖龙井、碧螺春还是后面的二三级品牌安吉白茶蒙顶甘露黄山毛峰等,都已经发展得有声有色了,云南绿茶拿什么来跟别人争?

再说到大宗绿茶贸易,原有的滇绿发展本来就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吧?再把长期占市场大头的生茶拿来当绿茶卖?你那么厉害,你来帮我卖好了,估计还比不上后起之秀贵绿呢。

那么剩下孤零零的普洱熟茶,精品化消费升级还没站稳脚跟,内就要跟滇红争宠,外还要跟日渐发展壮大的安化黑茶、六堡茶等黑茶逐鹿中原,还怕会不会被柑普茶的风头掩盖,想来也是一把心酸泪,危矣。

再回想不久前由农业品牌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单,普洱茶品牌以60亿的价值荣居榜首,没有生茶之功哪能如此高值?拿一个自身已经名重天下的普洱生茶换一个到处开花、难以挤入前列的绿茶席位?太不值。

所以把生茶归入绿茶的“创新式”想法,一点破坏性也没有,颠覆不了别人,还有可能被别人绝杀,严重缺乏发展底气。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无可厚非,但好像犯了头疼医脚的错误。

绿茶,绿的不明显而已

再细看这份“建议”,1、3、5、6、7、8点这些不针对普洱生茶的都没什么问题,熟茶的收藏问题姑且算尚小众不是事儿;那么除了第4点把生茶重新归类入晒青绿茶的建议惹人争议之外,第2点的建议对于规范行业发展来说,也是无关痛痒,治标不治本。

已经有人指出政府机构不为古树、山头、老茶站台对于扼制普洱茶炒作并不会起到什么特别积极的作用,资本推动之下,名人背书或是直接在茶叶原产地找茶农代言等等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再者禁止营销概念炒作的做法也是杯水车薪,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想出来的概念并炒热的多了去了,你都能一一禁绝?

对于古树、山头和老茶的炒作,为何只针对营销端?原料端之乱居然视而不见?只有牢牢抓住原料端规范管理,哪一片是古茶园,如何监管流通过程中产生的造假问题及处罚条例,建立并完善普洱茶原料可溯源制度,再结合销售端(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商家)的规范运作,生茶炒作之风才能慢慢消停吧?

此外,圈内一直流传普洱生茶加工偏绿茶化的传言,认为个别不法商家为了迎合更多的消费者喜好,通过高温杀青来增加生茶的香气,提高现饮的口感体验,以提高对生茶的推广与消费,却直接导致了这些生茶失去后期的陈化价值。

所以,要分清生茶还是晒青绿茶的界线,是不是以是否具备相当长时间内的越陈越香为依据?如果是,那么通过具体的工艺细节来规定是否会更加的科学合理?比如在云南茶叶品种为原料的基础上,有科学的加工温度临界点,有划分陈化时间长短的判断依据……

我有一颗绿茶的心

行业之乱,谁能瞬间治愈?吹泡泡的那么多年过来,当年胡乱搬起来的石头,难免有掉下来砸到自己脚的时候。怎么调整拯救?大概是循序渐进而又科学理性的一个漫长过程了。

但这份建议书倒颇像仓促而为之,本意想促进云南普洱茶行业的健康发展,降低生茶的炒作水分,推动熟茶的发展,可惜事与原违,治病的药方好像没开对,大家头疼,他倒给开了治脚的药方,画风带偏了。

不过,据观测诸多业内人士的看法,大概可以总结成一意:云南茶业大风口熟茶和柑普茶,千万要争气啊!(本文来源:茶文化,作者:风寒澈)
 1068141_225716490001_2.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