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网传云南省茶叶协会就云南茶叶产业发展提出若干建议,其中第4条很明确:“正确认识生茶,修改相关标准,让消费者知晓生茶的本质—晒青绿茶。妥善解决生茶在流通领域“打转转”的现象。”这条建议一经曝光,立刻在茶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很多茶友认为,是不是生茶要成为绿茶了?普洱生茶未来会不会成为云南绿茶?
事实上,普洱生茶是晒青绿茶,晒青茶的本质是后发酵,这一点,和普通的烘青、炒青绿茶有着本质的区别。笔者几年前就看到过一篇业内知名茶人写的文章,名为《烘掉的甘醇》。文章有点有面,有细节有故事的讲述了晒青生茶的特殊性。这篇文章提到,80年代初,茶厂在生茶中掺入了部分烘青毛茶,结果香港茶商对这批茶颇有微词,发觉这批茶茶底不好,越放越苦涩。这位茶人对这个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了解,结果发现,烘青和晒青毛茶在初期口感和后期转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位茶人是这样描述两者之间的差异的:多年后的烘青茶由墨绿色变成了暗黑色,乍看近似红茶。烘青茶陈旧后出现的苦,不同于晒青茶的苦,在口中一苦到底,不转不化,沉甸甸、火辣辣地刺激喉头。晒青在绿茶阶段的苦,醇化过后终会回甘,并随着岁月的推移,在陈化褐变过程中渐渐消失,转化出醇滑、甘厚、和谐、无刺激的感觉。举杯闻香时,陈年普洱茶会冲出一股活力,而陈旧烘青茶则沉闷窒息,毫无生气。陈旧烘青茶更大的问题是饮后不生津,反倒喉干舌燥。盛易祥。
究其原因,这位茶人是这样解释的:烘青与晒青的惟一区别,在于干燥方式不同。烘干机内温度高达130度以上,只用六七分钟时间,便可结束茶叶的干燥过程。高温杀死了茶叶内残余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凝固了茶叶内的多酚类化合物,中断其进一步发展变化的条件,或改变了发展变化的方向。
科学家就多酚氧化酶的动力学性质作过实验,最适温度为37℃,极端温度60℃,超过60℃以上使酶迅速失活。温暖柔和的阳光,为多酚类化合物的转化发展保留和模拟了细胞体内的环境(此处显然指的是晒青生茶)。“世上的事也真绝,烘青、炒青茶新上市时,汤青味甜香高,不苦涩;晒青茶新时,既苦又涩。存放陈旧后,事物都走到了自己的反面。陈旧烘青茶不但苦不堪言,而且涩显舌苔,燥扰喉管。烘干机的火,竟然能够在茶体中一直保留下来。”短短的两句话,把晒青生茶和烘青、炒青绿茶的区别说得清清楚楚。
那么绿茶和生茶谁高谁低呢?吃茶哥认为,生茶相比绿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后期的转化会越存越好喝。假如生茶后期不会转化,或者说越转化越难喝,那喝生茶还不如喝绿茶--因为新茶时候,绿茶的口感貌似更好些。但是假如茶友买到的是一饼“假生茶”,其实茶底是烘青或者炒青工艺,那他显然会和前文说的那些港商一样,觉得亏大了,相当不爽。这样的事有没有呢?吃茶哥就听说过某茶厂初期做生茶时没有经验,“误把”烘青茶压成了茶饼卖出。
茶友会说,既然晒青绿茶值得存,存就得存饼真生茶。那就牵扯到普洱生茶的相关标准了。目前关于普洱生茶特征的描述是: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仔细看,是不是发现有啥问题?吃茶哥就不服:放过几年的生茶,汤色不是那么绿黄嘛,也会发黄变红有木有?老生茶的叶底也不是那么的黄绿嘛,也会变成红褐色有木有?转化后的生茶,也会出陈香,滋味更醇厚,这些事实不可不察。--除非,你喝的是一饼在太空存放的生茶。
现在有个现象,看老生茶,靠猜。看看饼面、看看汤色、再看看茶底,3年?5年?还是10年?直到亮出棉纸底部的生产日期,才会由衷感慨:我擦,这么新?或者说,原来这么老了?又或者说,看吧,我看(蒙)对了!问一句茶友,一饼老生茶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想不想知道它到底存了多久?存放转化情况如何?其实,这些都可以通过对生茶标准的重新制定加以解决。
再说说流通领域。茶终归是要被喝掉的,无非是取决于喝他的早晚。吃茶哥希望的是,让茶友决定什么时候喝掉这饼生茶,而不是让茶厂或者茶商决定。吃茶哥没办法让茶商不屯茶打转转,但是可以给茶友提个中肯建议:但凡新生茶一出,分分钟买不到,过几年又翻几倍价格拿出来卖的,请别买,因为这是在侵犯你的购买权;但凡新买的生茶,自存了几年之后越喝越难喝的,请别再买,因为这不科学。公平交易,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适用。(来源:吃茶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