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的经济长期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茶叶市场的兴起,显然是搭了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顺风车。普洱茶消费市场的增长,也是享受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最近两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从9.7%下降到6.9%,增速放缓是不争的事实,但巨量财富的积累也是实情。
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有5个省份,以省为单位,GDP的总量分别都已经超过了台湾,这5个省分别是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与河南省。以此为参考便不难看出,普洱茶消费市场的转移有它内在的经济学主导因素。
1997年正值香港特区回归的当口,当时一个香港创造的GDP就占到全国GDP总量的20%,如今已经下降到了3%以内,以城市为单位进行对比,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GDP也已经纷纷超过了香港。在2000年以前的上个世纪,犹有“普洱茶产在云南,销在香港,存在台湾”地说法,从当年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到被誉为东方明珠的香港,能够长期主导普洱茶的消费市场,与它们当时的经济地位是分不开的。
对云南名山古树普洱生茶的推崇,也是从港台席卷大陆。从1995年台湾师范大学的邓时海教授与云南的陈露云女士联袂推出的南糯山、景迈山古树普洱云海圆茶,到台湾的吕礼臻与香港的陈国义订制的易武古树茶“真淳雅”等等,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盛易祥普洱茶。
邓时海教授有个有趣地说法:“普洱茶版块移动学说”,倘若以经济的发展为参照,便不难发现,这一说法也可以解释普洱茶消费市场的转移,从香港到台湾再回归大陆,从南边的广东省到北边的河南省,从一南一北一中的芳村茶城、马连道茶城到郑州各大茶城,普洱茶消费市场的转变与经济的发展完全符合。
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普洱茶最主要的消费市场就是南方的广东省、北方的河南省、山东省。从城市来看,能够具有茶城集聚效应的也是广州的芳村茶城、北京的马连道茶城、郑州与济南的茶城。之所以较少关注浙江省、江苏省,与这两个省份作为中国传统绿茶生产的金三角核心地带密切相关,其市场消费习惯仍然以绿茶为主,普洱茶市场有待开发。
一个有趣的现象也说明了这个发展趋势,原本活跃在港台的普洱茶商,也纷纷到大陆来发展。如台湾的石昆牧到了北京,香港的陈智同到了广州,香港的何景成到了深圳。这些人曾经都是普洱茶市场的大佬,他们的选择自有作为茶商的商业敏锐性。
而广东的普洱茶商更是响亮地提出“南茶北销”,大举进军北方市场。举个例子,作为云南普洱茶三巨头之一的中茶,在2015年将两款最具明星效应的产品,中茶红印生茶、蓝印生茶的首发仪式放在了北方的河南郑州市,并大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