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天,同一户老班章茶农家里,眼见进来这么一大帮人,茶农问:“买茶吗?”有人回答说:“看看再说。”茶农转过身拿出矿泉水:“来,喝水。”直到看见最后走进来的我,脸上才有了个笑模样:“你们一起的啊!来,坐下喝茶。”相较2012年的茶,还算是不错,只是价格已经整整涨了一倍还多。千辛万苦来到老班章,大家凑在一起说是要六公斤,茶农满脸的失望:“你们还要不了一件茶(十公斤)啊!”看看他屋里面堆满的成箱的毛茶,明显的有价无市,并不好卖。一年一年,即便是相熟的茶农,态度愈发的冷淡下来。早前每次来,买与不买,买多买少,都还在寨子里开的饭店请大家吃个饭,而今就连茶都不太情愿让试泡了。或许就如同他说的那样:“同样多的茶地,别人一年最少要赚一百多万元,凭什么我只能赚二三十万元呢?”在巨大的经济利益刺激下,人都是会变的,就连着古老茶山上苦了上千年的茶农也不例外,全部都在金钱面前败下阵来,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2015年春天,相熟的茶农不在,只有他儿子在家里,电话与他爸爸沟通之后,大家坐下来喝茶。或许是连年过度的采摘,加上今年春天雨水过大,茶的苦底更重,涩感尤其强烈,香气低闷,好半天才有微弱的回甘。询问有没有更好的茶?回答直截了当:“我家的茶都是大小树混采。”顺带询问了一下报价,比起2014年,每公斤只下降了500块,降幅连10%都还不到,而这茶的品质实在是令人无法提起兴趣。
2016年的春天,来到老班章寨子,这次是昔日打过交道的茶农在家里,全新修造的房屋拔地而起,据说花费不下百万元之巨。仅仅只是隔了一年没有见面,令人无比尴尬的一幕出现了,往年熟络的茶农已经完全不记得我们了。同行中有人连年到访过,随手拿出手机打开这个茶农的微信指认,他兀自一脸的茫然,可见并不是装作不知道,而是真的彻底忘记了。在经济大潮蜂涌而至的冲击之下,茶农能够记住的都是大金主,或者干脆就只认得钱完全不记人了。农村信用社已经开进了寨子,茶农家里也装上POS机,当有人提出刷卡付款的时候,他还是更愿意面对面的收取现金,以至于有人怀疑这个村寨的居民已经丢掉了原来的信仰而彻底转向拜金主义了。但任谁在这样的洪流中,恐怕也难以置身事外吧!大家也就没有任何理由苛责一个上了年纪的茶农了。随口问起:“你的姑娘呢?”回答说:“在昆明读大学。”再问读的哪所学校?学的什么专业?则直摇头,完全是一无所知了。对于外面的世界完全不知道,对于寨子里的剧变,虽然感同身受,但也并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将他们毫不留情的裹挟到这时代的潮流中冲向未知命远的远方。
2017年的3月底来到老班章寨子,新修的寨门让这个村寨增加了几分土豪的气息。近年来已经习惯了每年都到茶地去走一走,早在2012年,刚刚认识的茶农把我们带到了自家的茶地,并着意交待:“不要釆人家的茶叶啊!要釆釆我们自己的。”到了2013年,带我们去看茶地的路上,与迎面遇到的一位老婆婆打了声招呼后,低下声音吿诉我们:“不要小看这老太太,一天到晚光是釆茶卖鲜叶,就有两万多元赚到手。”
2014年后至2017年,我们稍加熟悉了情况之后,每每到老班章寨子,都自行把车开到车王树附近去看茶地。直到2017年的春天,在出寨子往茶王树附近的路口设置了专人看管的哨卡,不再允许外来的车辆进出茶地,要停靠到专设的停车场步行前往。于人于茶树来讲,这都是一个保护的举措。通往茶王树道路的两侧,撑起了黑色的隔离网,许是游客太多,难免好奇会摘茶叶,时间长了加之人多,茶价日渐高涨,为了减少损失不得已的举措。只是就连茶地里采茶的人,看到外来人的询问,已经表情冷漠完全不愿意作答了。或许换作是任何人都难免不胜其扰了吧!
头天晚上老班章遭遇了冰雹的无情袭击,完全成熟的老叶片,还有幼嫩的新梢都被打落了一地。茶树上残留的叶子,也看上去无精打采,一片片耷拉下来,叫人无比的心痛。照理说,应对这样的灾害,最好是选择停釆留养,让已经上了年纪的古茶树先保住自己的活命,以徒来日方长。可是在眼见的巨大利益的疯狂驱动下,茶园里到处都是釆茶人,让人忍不住为古茶树的命运添了几分担忧。到了茶王树附近,铁丝网将人远远的搁开,一眼望去满地都是冰雹袭击打落的芽叶,边上有人大声议论:“听说明天茶王树要举行开釆仪式啦!”耳闻这样的消息,不知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眼见天色渐晚,不敢再做耽搁,急忙离开老班章寨子赶着下山,驱车十几公里,经过邦盆寨子,刚刚离开泥泞的土路上到贺开的弹石路上,漫天密布的乌云,终于化作一场从天而至的瓢泼大雨。连年云南访茶,春茶的季节按傣历来算,仍属旱季,像今年春天这么大的雨水,确实非常罕见。好在车已经行驶到了路况好的路面上,于是放慢车速,慢慢向着山下的勐海县城赶去,还在路上,朋友圈里,已经众多茶友刷屏,勐海县城遭遇暴雨袭击,已经是满城风雨了。
离开勐海之前的一个晚上,相约朋友一起茶叙,喝的是今春从山上老班章寨子亲戚家里带来的古树茶,干茶的条索比之往年显得纤细了许多,芽头瘦长,芽色灰白而茶条棕黑相间,冲泡之后,汤色黄中带绿,茶汤入口之后滋味略显淡薄,苦弱涩显,许久之后,回甘慢慢的从舌尖泛起,香气芬芳,杯底的香气持久度似乎欠了一点,山野气韵不若好年份来的强烈。于是笑对友人:“喝了这个茶,更想念你早年做的老班章茶了呀!”朋友哈哈大笑:“别说是茶,我们的青春都没有了呢!”看到人近中年的友人两鬓早生华发,忍不住鼻头有点酸楚。
以茶为业,依茶为生的人们,人与茶的命运一起浮浮沉沉,年复一年,在茶季之间往返在茶山的路上,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日落,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日出,茶与人的明天究竟会怎样?或许只有时间能够给出最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