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茶没有要求,有个茶味就行。很多中国人喝茶仅仅就是一种习惯,既不追求茶叶的产地,也不追求茶叶的口感。选择只有一个要求:必须便宜。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有市场自然会有人加入。在满足这一部分人的需求上面,茶商唯一的目标就是将茶的成本压缩到最低。恶性竞争下面,茶叶的品质已经不是简单的不合格了。
在我看来,最劣质的普洱茶哪怕再难入口,最起码卫生要合格。喝茶本来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喝不出健康,那还不如白开水。
为了压缩制茶的成本,茶商选择台地茶中最劣质的夏茶,即便如此产品的价格还是不够低。于是动起了歪脑筋,铁观音不要的茶梗、制作茶饮料后的废料都成为劣质茶的原料。大工厂管得严,那就选小作坊,如果你见识过废水横流的发酵车间,你见到9.9的熟茶就会感到作呕。
很多人买茶很有趣,总认为自己通过比价后买到的茶经济又实惠,宁愿相信劣质茶的包装是真实的,也不愿相信好的产品用料会比这些劣质茶高出很多。在太多人眼里,所有茶树都一个样,所有茶区也都一个样。茶卖的贵那就是奸商在坑钱。
好茶的标志是口感与香气,没有喝过好茶的人自然无法体会到好茶的口感,但香气却有详细的描述:枣香、糯米香、药香。买茶闻香气,这是挑选茶叶好坏的方式之一,但仅做参考并不唯一。因为除了茶叶的香气,香料也会有香气,甚至香料的香气比茶叶本身的香气要浓郁。于是做劣质茶又变成了化工学,香料添多少,怎么添对于奸商来说那已是驾轻就熟。至于香料本身是否有毒,当场喝不出毛病谁会在乎?在中国人的字典里,慢性中毒都不叫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