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拿来喝的,不是拿来炒的”,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它涉及到产品的定位。谁说茶就是要拿来喝,商品的用处多了去了,雨伞可以用来挡雨,但也可以用来遮阳;菜刀可以用来切菜,情急之下还可以用来杀人;如果碰上农民起义的话,那杀人的使命就是主要功能了,还有公司把菜刀做成礼品送人呢,砖头可以用来砌墙,但是也可以拍人!
什么东西该干什么,取决于需要。
茶当然是拿来喝,还是主要功能,我们不否认这一点。不过你要知道,茶作为商品,在市场经济中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而存在的,当品饮可以获取高额利润,那就拿来喝;当它可以炒的时候,自然就可以拿来投资,这就是利润的需求导向。你要是从业者,炒作30%的利润和品饮10%的利润你选那一个,当然是30%了,你要非选10%,不是抬杠就是情怀泛滥,情怀并不是我们今天的讨论范畴。
这就是市场经济,赤裸裸的利益权衡和考量,不能用道德、仁义上纲上线,只要在法律的允许范围之内,市场的触角就可伸向任何地方。
更何况,你以为普洱茶是你想炒就能炒的吗?
你的茶有没有知名度,品牌诚信力、公信力?如果没有,谁敢要你的茶,如何流通?多少企业2006、2007的普洱茶价格仍旧徘徊在以前,你倒是想卖,问题谁要,什么价格要?
你的茶参与炒作如何变现,市场是否有稳定的收藏和投资群体,如果没有,你如何换成钱,君不见,多少藏家藏一堆普洱,找不到变现途径!
你的茶有完善的市场交易机制吗,有没有市场价格形成机理,有没有报价体制......
可以明确的说,现在绝大多数公司的茶只能拿来喝,炒作投资只会血本无归!
有的人简直就是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为炒作、投资门槛很低似的,动不动就是我们的茶不参与炒作,是真正拿来喝的茶。
直到现在,很多从业者都在纠结,我的茶到底是炒还是不炒呢?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困扰我长时间的一个问题:我到底是上清华?还是上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