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市场导论
2014年05月21日

普洱茶市场导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茶农、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共同组成了普洱茶市场。每一类人在看到的普洱茶市场都不一样,那么普洱茶市场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从今天开始就为大家浅析这个市场。

如果说10年前的茶农是淳朴的农民,现如今的茶农则是农民+商人的复合体。尤其是名山古寨的茶农,更像是生意人。既然是生意人那就有诚信与奸诈之分,对于新人而言,没人会告诉你寨子里谁家的茶靠谱,谁家的茶不靠谱。

毛茶市场≠普洱茶原料市场。虽然普洱茶的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但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不光能做普洱茶。对于整个普洱茶产区而言,只有“既便宜质量又好”的毛茶才好销售,而那些“名气特别大,价格特别贵”的毛茶绝大部分茶商仅仅是收点。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一边在说“XX山头的茶特别稀缺,但只要上山总能收到”的根本原因。真要是供不应求,茶客上山能看到的只能是数钱的茶农。

毛茶的价格虚高是常态。越是知名山头的毛茶,其价格水分就越大。实际上这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每年普洱茶春茶收购都是这样,价格喊的越高,砍价的幅度就越大。普洱茶毛茶市场有2种形态:一种是常规价格,一种是名山价格。

常规价格就是非名山产区价格,般按大产区计:勐海、易武、勐宋。这些大产区会有一些标定价格,一般百元左右的毛茶就算是这类茶中的贵族了。名山价格一开始由茶商主导,现在则由舆论跟游客主导。每年在春茶采摘之前,总会有一个指导价。等到大量茶客上山后,茶农会根据游客的成交意愿来确定毛茶的交易价。这个价格不会影响到茶商的收购价,但会影响到茶商的销售价。比如今年老班章毛茶的交易价在8000元/公斤,那由老班章的毛茶拼配而成的产品零售价不会低于3000元,个中缘由,想想也就知道了。

关于普洱茶原料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茶山每年都会上演财富神话。有时候因为市场繁荣,也有时候因为市场炒作。对于新加入市场的茶商而言,茶山并不友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品牌都是从经销商做起的主要原因。盛易祥。

现在普洱茶市场整体相比10年前更加规范,规模也更加庞大,但随之而来的竞争也更加激烈。10年前年收入超过1000万的茶企聊聊无几,10年后的今天年收入过亿的茶企比比皆是。但相比10年前,普洱茶市场赚钱变难了,原因就在于当前所有的生产商都陷入了坚持传统与开拓创新的困局。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核心属性,一款新的产品在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情况下是很难与同类老茶相提并论。这也是为什么像7542这样的产品拥有如此长的生命力,但是坚持传统也意味着慢性死亡,原因很简单:新产品只是在短期内无法证明可以超越老产品,但并不代表普洱茶的工艺已经到达极致。所有的生产商都很纠结:创新还是不创新?

创新不是做一些样板去观察其品质的变化,因为现代普洱茶市场的节奏已经明显加快。如果靠时间去证明一款茶的优劣,等到出结果的时候花儿都谢了。创新需要勇气,成功了一本万利,失败了惨淡收场。创新不应该是突发奇想,而应是有规律可循。在提高产品质量,升级产品工艺的基础上去拓展这样最为稳妥。

事实上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例子:以润元昌的春茶发酵来说,是近3年市场最为成功的创新。春茶发酵是对熟茶品质的提升,又是对市场需求的摸底。喝熟茶的人也会对好的熟茶有追求,正是这种追求使得春茶发酵熟茶取得成功。

经销商,即是市场的强势群体又是市场的弱势群体。如果生产商的产品供不应求,那么经销商就是弱势群体。如果生产商完全依赖于经销商,那么经销商就是强势群体。强与弱是相对,在普洱茶市场当中从来没有一个茶企能够做到产品完全供不应求,倘若有,那比开印钞厂还要赚钱。所以经销商总是要面对选品牌,选产品的纠结。

普洱茶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生产商的包容性非常有限。作为一名经销商,他要做的往往都是单选题:要么选择茶企A,要么选择茶企B,只因为A与B是竞争关系。

普洱茶市场总是极为有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某一阶段茶企A的产品好卖,在某一阶段茶企B的产品好卖。所以很多时候普洱茶市场有点像战场,互相拉人头,互相挤兑。而这样的事情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

生产商与经销商就像一对欢喜冤家,时而一分为二,时而合二为一。现在的确需要一套新的规则来改变这样的局面,硝烟弥漫,内耗严重,对普洱茶市场的发展未必是一件好事。
 2-140523212G0446.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