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不论作为文化的产物还是纯粹的生活饮品,但在我们的心中它始终有着几分风花雪月的情愫,很多爱喝茶的人都觉得这茶该远离了名利与是非、清清雅雅地存在,这其中多少有了几分“感性”的色彩。但实际上茶也早已卷入“红尘”之中,多了几分“名利”之味,我们只能自己坚守那“纯真”之心品自己杯中之茶了。
那么,如何更加懂得这杯中之物?不禁有了一个哲学问题上的思考:理论与实践的考量,到底是一个茶学专业的人更加懂茶还是一个常年离不了茶的人更加能够品出这茶中的万般滋味?尽管我一直十分认可“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观点,但这毕竟是最佳状态,如果不可兼得,我想实践依旧会显得更加重要,毕竟“纸上谈兵”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乱子客茶业。
并非普洱茶专业的人,但得以进入这个行业接触了不少普洱茶以及跟普洱茶相关的人:做普洱茶生意的、爱喝普洱茶的以及普洱茶写作者、茶艺师,但是说实话,这些人里面很少有“茶学专业”毕业的,毕竟茶学专业是最近几年才火起来的一个专业,所以我所认识的这些早已在社会摸爬滚打多年的人实在不大可能是什么“茶学专业毕业生”。抛开这些来说,普洱茶行业里很多人的最终目标并非什么普洱茶,而是由于生活或是机缘巧合爱上普洱茶进而投身其中,一喝就是多年,最终成了我们所羡慕的“普洱茶人”甚至“大师”,至于一些茶艺师的话,则往往是出于“对茶的美好幻想”而进军此行业的,从此因为各种原因深陷其中。再看看那些所谓的“茶学专业”的毕业生,大多这两年才开始投身普洱茶行业,对于普洱茶到底了解多少实在不好评估。
客观地说,大学各种专业的设置都会不同程度地考虑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出路问题,所以茶学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各大高校对于各种课程的设置都处于“探索”阶段,但必然也会涉及到学生学完以后能做什么的问题?那么关于茶类的设置,可能就主要涉及就业和研究,那么就业这一块多会涉及销售(事实上也是如此,很多茶学专业毕业后都是走上茶艺师、销售这条路),那么这就会导致这些茶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出现“官方”的特点。
此外,关于茶学专业课程的设置,毫无疑问理论性课程是远远多于实践性课程的,也就是说茶学专业的学生如果不是自己生活中有这种机会,单靠学校提供的机会是很少能够喝到茶的,除非自己有这种情致,在学校设个小茶席,但很多高校是不让学生在宿舍用电器的,那么烧水就成了一个问题,也就是说你在课堂上学到的那些“苦、涩、韵、茶气”只能靠想象。
而此时却有另外一群人正坐在一起品茶,认认真真地感受这刚到的茶与那存放了四五年的茶有何区别,虽然不懂的什么物质转化、分子组合,但是他们却对你其中的差别有着最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遇上各种不同的喝茶人,清楚各种人喝茶时对于茶的需求,所以要好好喝茶也行,要聊天忽悠也不惧。
于是,4年过去,一群人满腹经纶、各种茶专业理论知识存于脑海、存于心底;一群人各种茶喝了遍,茶山去了不少、茶人也是认识了一大圈。那么当这两群人坐于一起聊天时,一群人再聊这茶口感如何,一群人再说为何如此,表面看来倒也和谐,只是对于只是想要安心喝一杯茶的人来说,只希望做茶的人能够好好研究做茶的工艺、提升茶品口感,泡茶的人好好泡茶、泡出一杯喝得舒心的茶,聊天的人多点真诚、少点套路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