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普洱茶的情况超乎所有人预料,尤其是名山古树,很多人会有感受,上茶山,那不是收茶,而是抢茶。你还别嫌贵,你也别提要求,不是你想收多少,是看你人品能分你多少,让我想起都市抢房子的场面。即便是我们这种提前布局,长期合作,茶山少人知晓的,也是如履薄冰,不敢丝毫怠慢。一不留神,碰上软磨硬泡的主儿,茶农一心软,分一点给他,我就达不到量,没法和茶友交差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减产,有的茶区产量甚至只有往年的一半。而且不是个别地区减产,是普遍减产。
为什么会减产,这个没有结论。如果是小片区减产,那可能有各种原因,比如秋冬采的过猛等等。而如果是整个版纳、普洱、临沧全都减产,那就很可能是气候原因了。
从气象资料来看,却没有大的偏差。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无非是两个因素,一个是气温,一个是降水。滇南、滇西南气温去年冬天到现在属于正常偏高,降水正常偏多。一句话:没毛病。
有人说什么易武冰雹什么的,那个影响没那么大,最近几年勐海基本上都有,有的比这次大得多,有时还不止一次。再说普洱临沧保山怎么解释,没有任何极端天气。
目前我倾向于认为是前年冬天去年春天极端天气的后效果。那次低温和霜冻才称得上是n年不遇,连老茶农都说记忆中多少年没见过这个架势。但是产量却没有今年这么大的下滑。
为什么会有这种延迟效应,我还搞不清楚,可能是去年逆境胁迫导致生物钟有点乱了,今年茶树有点懵吧。当然这些只是假说,但我觉得比那些闭着眼睛硬说今年是极端天气的靠谱。
我们先不管减产的原因了,这个对我们要说的事儿影响不大。我们需要问问,为什么减产会引发这么大震动?当然是因为市场坚挺。
古树茶如果可喝可不喝,那减产只会导致涨点价,涨完了,觉得不划算就先不买嘛。可是今年是鲜叶普遍涨了30%以上,个别地方更离谱,但是一茶难求。这说明什么,说明这古树必需得喝,某种程度上,这就成了刚需。乱子客茶业。
这就有意思了。换句话说,古树茶荒是减产和市场发展共同造就的,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之前跟大家说过,古树茶这个市场,是总体健康的自由竞争的初级市场。最重要的原因是,古树资源分散的掌握在茶农手里,收茶自由竞争,炒作的影响面很小。
前几年,糊涂的央视每年都在谈普洱茶炒作,普洱茶泡沫,结果每年都被啪啪打脸,就是因为基本的市场关系都没搞清楚。作为资源拥有者,茶农根本就没有能力炒作,更没有能力操纵市场。
茶农应该感谢社会主义国家,导致茶树资源买卖受限,同时古树茶分散的特性,导致即使长期租树的模式,也只适用个别茶山。
即便茶商炒作名山,最终掌握资源的还是茶农。茶农有没有可能炒作呢,个别名山有这个想法,比如老班章,村委会想统一定价。但结果适得其反,定价反而抑制了市场活力,那一年卖的更不理想。这种计划经济模式早就在这个国家被证明无效了,不需要更多的实例了。
尽管说了好几年,但还是要说,古树茶这个市场,不是什么炒作和泡沫,就是简单的供求关系。所以,一旦减产,才会引发供不应求,价格大涨。别听那些专家分析,面对现实才有机会。
虽然在我看来,古树茶这个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些基本常识尚待普及,但是大家求健康求好茶的需求是不可阻挡的。这一点近年来就不断的在拉动市场,我到北方的小县城,卖茶的门头都打着古树纯料,尽管可能难以入口,但市场的需求已不能再明显了。
在百度搜索指数上,名山仅仅一个寨子的搜索,甚至超过了别的一个大的茶类的搜索。这也印证着我之前说的。古树茶不是黑茶下面的普洱茶下面的一个分支。古树茶是一类茶,其他所有茶是一类茶。
往年,那些所谓的炒作,所谓的泡沫,我都感觉毫无压力。毕竟我们的独特资源,长期合作的模式,还是有一定的壁垒的。可今年的的确确感受到压力了。不止一个茶农告诉我,“外省人来了。”
深一度,先一步,是我们的口号,今年感受是,仅仅深一度,仅仅先一步,还远远不够啊,这是好事儿,压力也是动力啊。
对于茶商来说,要有大的格局,不要只盯着名山。要有独立的判断,品鉴能力十分重要。要有专业度,同样的茶山,要能脱颖而出。
未来,仅仅当名山茶的搬运工是远远不够的,当然以次充好更是无法长久。真正比拼的是专业度,是对古树的理解,比拼的是工艺、存储与原料的配合。
作为茶友,也是要有独立的品鉴能力,不要盲目追求名山。在客观品鉴能力提升的前提下,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有线索的存茶。当然,前提是存储条件要清晰(这点是目前市场的短板,有时间看看我们存储的文章)。
还有就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早收茶。一方面,只要这个国家大的经济不出问题,古树茶降价这种事儿就不用考虑了。另一方面,未来古树这种稀缺资源,受环境和气候影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更为重要的是,存茶本身带来的乐趣,那种经年陈化的岁月历练,是不可替代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