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10年前的茶农是淳朴的农民,现如今的茶农则是农民+商人的复合体。尤其是名山古寨的茶农,更像是生意人。既然是生意人那就有诚信与奸诈之分,对于新人而言,没人会告诉你寨子里谁家的茶靠谱,谁家的茶不靠谱。
毛茶市场≠普洱茶原料市场。虽然普洱茶的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但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不光能做普洱茶。对于整个普洱茶产区而言,只有“既便宜质量又好”的毛茶才好销售,而那些“名气特别大,价格特别贵”的毛茶绝大部分茶商仅仅是收一点。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一边在说“XX山头的茶特别稀缺,但只要上山总能收到”的根本原因。真要是供不应求,茶客上山能看到的只能是数钱的茶农。
毛茶的价格虚高是常态。越是知名山头的毛茶,其价格水分就越大。实际上这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每年普洱茶春茶收购都是这样,价格喊的越高,砍价的幅度就越大。普洱茶毛茶市场有2种形态:一种是常规价格,一种是名山价格。
常规价格就是非名山产区价格,一般按大产区计:勐海、易武、勐宋。这些大产区会有一些标定价格,一般百元左右的毛茶就算是这类茶中的贵族了。名山价格一开始由茶商主导,现在则由舆论跟游客主导。每年在春茶采摘之前,总会有一个指导价。等到大量茶客上山后,茶农会根据游客的成交意愿来确定毛茶的交易价。这个价格不会影响到茶商的收购价,但会影响到茶商的销售价。比如今年老班章毛茶的交易价在8000元/公斤,那由老班章的毛茶拼配而成的产品零售价不会低于3000元,个中缘由,想想也就知道了。
关于普洱茶原料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茶山每年都会上演财富神话。有时候因为市场繁荣,也有时候因为市场炒作。对于新加入市场的茶商而言,茶山并不友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品牌都是从经销商做起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