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古茶之首,王者风范,南糯山普洱茶
2014年05月21日

古茶之首,王者风范,南糯山普洱茶

在老班章没有声名鹊起之前,南糯山是勐海当之无愧的头号招牌。即使被老班章后来居上,南糯山依然不掩其王者风范。老班章大名大在价格上,大在有限的茶友圈子里,大在老班章的拥趸里。而南糯山的大名是大在更广阔、更厚重的历史时空里,而且有学术价值,标本意义。

在傣语里南糯是“笋酱”的意思。据传说有年傣族土司到南糯山巡视,当地哈尼族头人设宴招待,席上的笋酱让土司吃得十分喜欢,于是要求哈尼族每年要进贡笋酱,南糯山因此而得名。

南糯山最早什么时候开始种茶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直到南昭时期,布朗族的先民还在此种茶;后来布朗族迁离南糯山,遗留的茶山被哈尼人继承;根据当地哈尼人的父子连名制可推算出他们已经在南糯山生活了57至58代,大约已经历1100多年的时间。

当地哈尼人坚信着“武侯遗种”的传说。传说当年诸葛亮南征,路过南糯山时,士兵不服水土,生了眼病,诸葛亮将手杖插地化为茶树,士兵摘叶煮水,饮之病愈,南糯山因而也有人称为孔明山。其实诸葛亮征南中是没有到达滇南的,诸葛亮植茶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乱子客茶业。

南糯山勤劳勇敢、纯朴善良、能歌善舞的哈尼族人民不仅对茶树科学栽培管理,合理采摘茶叶经验十分丰富,还对茶叶清洁加工制造有其独道的技术。

他们根据山区气候,土地资源实行林、茶、寨、田巧妙布局,充分显示环境和资源的依赖关系,尤其林茶混作极有特色。满山遍野的古老茶园茶树与森林共生,并相依为命,一般每亩保存的古老茶树仅100株左右,高层大树5—8株,中、小树约10株,具有生物多样性。

古老茶树就靠稀疏的树冠遮荫、防风、增加茶园相对湿度,减缓气温变化,保持茶芽嫩度,有利提高茶叶品质,营造良性生态环境,靠树林中的各种生物的互相制约,可防治和抑制茶树病虫害的蔓延滋生,而茶树始终靠树冠的枯枝落叶与活枝叶,对地面进行立体式,多层次的覆荫、覆盖,这样既保水、保土,又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同时靠根系的新陈代谢,疏松土壤,不断聚集矿物营养,保障古老茶园茶树继续生存,使其延年益寿。

如果茶树不是与林混作共生,而是栽培于露地环境,茶树存活千百年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同时,古茶树与森林混为一体,保茶必须保林、使森林也受到了重点保护,过去,茶叶经历代朝延的变迁,几度兴衰,如果没有森林的庇护,南糯山万亩生态古老茶园绝对不会生存至今。

在南糯山,哪里有森林,哪里就有茶园,哪里就有清泉和村寨,哈尼人民世世代代都与森林和茶树相依为命。男女老少直在捍卫着森林与茶树的珍贵资源,森林与茶树成年累月也义不容辞地为千家万户哈尼人民提供永恒的优良生态环境及物质财富。

从地理环境来看,南糯山位于东经100° 31'~100° 39',北纬21°~22° 01'之间,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在1500~175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6-18°C,比布朗山气温略低,相对湿度80%左右。山坡地形,地面主要是常绿阔叶林,山地茶园一般分布在海拔1350米左右的山坡上,土壤有暗色森林红壤、红壤、森林黄壤等类型,土层深厚,呈酸性反反映,PH4.5—6.5之间,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早晚湿度大,昼夜温差大,属南亚热带季风雨林气候,是茶树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丛林中油黑的森林腐殖土极为肥美,其多雾背阴之山地皆出好茶,历来以叶肥、芽壮、毫白、质优而闻名,其甘美、醇厚,迥非它地可比。

经年累月,南糯山坐拥云南最大面积的大叶种古茶园,而且全部掩映于莽莽翠林之中,由于茶树树冠比较大,充分显示出名山名茶的锦秀奇观。

20世纪50年代,植物学家蔡希陶与茶叶专家周鹏举等人,在南糯山的石头寨古茶园中考察,发现一株大茶树,当地人叫“沙归拨玛”。

哈尼语“沙归拨玛”, “沙归”是人名,“拨妈”是大树蓬,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沙归的大茶树”,其高达5米5,主干周长240厘米,直径138厘米,树幅10米×10米,有800多年历史。

随着媒体的宣传报道,尤其是80年代中期公路通到山寨后,慕名前往事考察探访的人不断增多,有人修建了水泥围栏,不久又建成八百级石梯,通达茶王树旁边。1990年12月,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也专程来到此,并留下“南行万里拜茶王”的珍迹。1993年更是办了一届较有影响力的国际茶王节。在重重“保护”之下,茶王终于在1995年仙逝。现在,连枯树也不知何时被人挖走,仅存一个泥土坑,警示着后人!

时至今日,南糯山古树茶主要分布在:半坡老寨,石头老寨、拔玛、石头新寨,多依寨,姑娘寨,丫口老寨,向阳寨,水和寨巴拉寨等哈尼族山寨。

南糯山普洱茶干毛茶条索较长较紧结;一年的茶汤色金黄,明亮;汤质较饱满;苦弱回甘较快且持久,涩味持续时间比苦长,生津;香气高雅;带有花香和蜜香;山野气韵较好,南糯山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0017909_204942651000_2.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