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之说”、银生节度是南诏国最大最繁荣的节度,银生城就是现在的普洱市景东县城,可现代普洱茶确源起于边远的“六大茶山”。我曾求教于著名茶人詹英佩,得知这竟是个美丽的错误,而曼松确是这最美的传说。对于古六大茶山我也是满怀憧憬,早年多次前往,发现它早已声名远扬,知大概后再无过多深入,更多的是探澜沧江中游两岸,探家乡的哀牢山无量山,研究我的太和甜茶。但曼松一直让我难以释怀。2017年夏,友要入驻曼松,邀我考察。
此次受朋友之托考察曼松,为保险起见我们多线路进入,以求获得更全面客观的分析,准备详细具体的投资计划。我们进入的第一条线路为:版纳州勐腊县曼腊乡曼洒茶厂省道218线岔路口,跨曼老江直进勐腊县象明乡倚邦村背阴山新寨,从这骑摩托进山进曼松茶区。
见向导的第一眼我就想起李元昊及消失的党项人,交谈得知他们都是香堂人(有的版本记为香塘人),这与羌塘人可能只是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差别,我走茶山常遇此情,如在考察老帕卡茶时发现学者所书的“蒙古藤”其实为“勐谷藤”,在考察黄草坝时专家所记的“南宋茶”其实是老百姓所说的“难耸茶”(难以发芽生长的茶),类似情况数不胜数。这香堂人、香塘人与羌塘人是不是也如此?再有就是他的发型让我想起了李元昊的秃发令,这不是要剃光头而是不能留全发、一定要将发剃除一部分与汉人以示有别。他把周围的全剃了,只留头顶中间一小撮,用头绳向后扎起来,发与身、形与神浑然天成,让人仿佛看到了驰骋沙场的西夏人。这也就成为我们一路闲聊神侃的话题。
曼松贡茶属古六大茶山之倚邦,倚邦主产“细叶子茶”,在普洱茶体系中独树一帜。但小叶子细叶子在正统中较避讳、再加这叶子实在是小、与时俱进就出了个十分形象的名“猫耳朵”,而曼松则是倚邦本地茶之最。相传古代皇帝指定五大茶山中的曼松茶叶为贡茶,“年解贡茶100担”而名。曼松贡茶与普通纳贡的官茶不同,只有曼松茶是供皇帝专用的贡茶。据史料记载,皇帝指定曼松茶叶为贡茶,其他寨茶叶一概不要。盛易祥。
据传,明成化年间,地方官员发现曼松茶色香味俱全,且冲泡后“站立不倒”,于是托朝臣进贡给当时的宪宗皇帝,并予以“大明江山屹立不倒”之意。宪宗皇帝品尝后赞口不绝,指定曼松茶为皇家贡茶,其后一直延续到清朝。相传曼松皇家茶园共有三片:曼松的王子山、背阴山,还有一处是靠近曼腊的一个傣族寨子茶园。时至今日,皇家古茶树极少,无从考究,站立不倒的制茶技术也无人传承。但曼松茶古韵尚存,尽管每年春茶产量有限,但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
入寨路上及小河边看到不宽的河床、没有裸露的卵石及沉积的沙滩,多见易见风就化的“羊肝石”,这石在许多名茶区常见,如凤凰窝、老海塘、砍盆箐,这种土壤环境下的茶多苦涩不显、而且苦能解涩能化,所得之茶甘甜爽口,这几年受追捧的茶多产于此土壤环境。这种土壤广泛存在于滇西南的澜沧江东岸、为陆羽所不识,是好茶之基,也是我寻茶的指示土壤之一。这种土壤在自然状况下随风随水随光而自然发化、在发化前期微生物作用不明显,在成壤时微生物作用图出,熟土透水性好,生土在外力作用下会柔性好的致密层,让水不能渗透。雨后骑摩托进茶山时困难重重,但观察更为全面、沿路都是深厚的大面积的羊肝石土壤环境,而且很少有花杂。这又让我想起218省道岔象明乡公路,沿曼老江西岸看到的山羊肝石,它是否在象明乡沿曼老江西岸一线广泛存在呢?
普洱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专(砖)、慢撒古六茶山,而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倚邦本地茶叶以曼松茶味最好,有“吃曼松着倚邦”之说。
曼松有一座“王子山”,王子山因王子坟而得名,但当地一些自称对曼松历史很了解的人,却不知王子是谁,不过“王子坟”的传说,说明“曼松贡茶”很悠久。以王子山为代表的曼松种茶史,不仅仅始于明清,至少可上溯至南诏。
此线路进王子山首先要穿过一望无际的橡胶林,这橡胶属热带植物,适种海拔在1000米以下,适种纬度不垮回归线,适合在热带半山区种植,其种植生长有章可循,看似杂乱的橡胶地沿海拔等高线平行种植,看似已超1100米,一些地方接近1200米,都是在上一波橡胶潮栽种的、不知毁了多少原始森林。越往山上走橡胶树越来越小、越来越稀、越来越弱,管理也越来越差,有些已近似抛荒多年。走近看地里又套种了茶,这些年胶跌价茶涨价,抛慌的胶地里套种茶,村民做两手准备,再往上就进入了原始森林。
清朝普洱府置普洱贡茶八品种,简称“贡八色”入贡。在曹当斋的统治时期,曼松贡茶步入辉煌。每年二月,茶叶萌发时,曼松头人受命采办贡茶,采办期间,所有商人不得入山。在此期间曼松茶园也正式成为“皇家茶园”(贡茶园)。人们在原有古茶的基础上开始植茶,这些茶随世而变、被伐被毁被抛弃被遗忘,剩下的散落其间与生林融为一体,品种优良受到追捧,但量太少。在当下普洱茶大潮中,人们就地取种传统种植,这山就远看是生林近看是茶地,茫茫众山皆如此。
曼松贡茶最大的特点是甜润,但甜的曼松贡茶并没有给曼松的村民带来蜜一样的幸福,清代末期,由于贡茶任务太紧,再加其它各级官吏索要,古六大山茶农苦不堪言、就把茶树砍掉烧掉,有的家族就此逃难,再也没有回来,曼松贡茶也从此一蹶不振。1942年,攸乐山的攸乐起义攻进了倚邦,战火将倚邦烧了三天三夜,几百年筑就的古镇,全部化为灰烬。这场劫难使倚邦元气散尽,无法再振,几百户人家迁移他乡,空凉的倚邦在大山深处渐渐被人们遗忘,留下的依然在坚守。他们守护着祖宗的茶园不愿离去。今曾经的贡茶园,竟看不到一棵粗大挺拔的古茶树。近万亩曼松茶园里,就几十棵刈过台的古茶树。
曼松茶种种原因,如今已经很少很少,只是在王子山旧居周围,稀疏生长十多棵乔木型茶树,当地人说年产不过几十公斤顶级曼松贡茶精品。